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内科学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1.
研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发生危险的影响。将高血压患者分为AF组(n=216)和非AF组(n=216),对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过敏史、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超声心动图左房直径和左室厚度、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和持续时间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控制水平、超声心动图左房直径和左室厚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服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无明显差别(P均>0.05)。AF组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者有61例(28.2%),非AF组服用ACEI/ARB者有87例(40.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ACEI/ARB的患者发生AF的危险降低(OR=0.58)。多因素分析表明只有ACEI/ARB对AF发生起作用。结论:阻断RAS可能对高血压患者AF的防治有益。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合理的联合降压可以提高血压控制率,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和致残率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案及目标。通过对新近关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研究的综合分析,阐述其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合理性、重要作用及优越性,以期为高血压的联合治疗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2)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或阻滞心房颤动进程的可能机制。方法心房颤动组27例,属NVAF。再分为缬沙坦组13例,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对照组14例,不服用任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窦律组为同期入院呈窦性心律人群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MMP2和TIMP2,记录心房颤动的复发率。结果心房颤动组血清MMP2明显高于窦律组;血清TIMP2较窦律组低。治疗3个月后,缬沙坦组血清MMP2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降低;而血清TIMP2较治疗前水平增加。血清MMP2与左心房直径呈正相关。结论NVAF患者血清MMP2水平较高,缬沙坦组可降低血清中MMP2,升高血清TIMP2,提示缬沙坦可能通过改变MMP2和TIMP2参与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通过阻滞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受体)降低血压、逆转血管重构,激活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受体)以提高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扩张血管、抗增殖及调脂.进一步了解ARB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可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