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3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583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693篇
内科学   620篇
皮肤病学   539篇
神经病学   304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8篇
综合类   862篇
预防医学   394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2701篇
  46篇
中国医学   472篇
肿瘤学   347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461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554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8篇
  1974年   8篇
  197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及药理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和辅助治疗,对照组采取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实验组采取静脉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发现,实验组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出现4例恶心呕吐、2例乏力以及2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夏小辉 《当代医学》2022,28(6):7-10
目的探究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平衡序贯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情况、临床症状、动脉血气、血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7、IL-8以EC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开展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10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出血天数、总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46/5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4.0%(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分别为(38.6±1.4)℃、(43.5±7.2)次/min、(115.2±14.3)次/min、(55.2±9.2)mm Hg(1 mm Hg=0.133 kPa)、(85.2±11.2)mm Hg、(60.5±14.7)%,治疗后分别为(36.8±1.2)℃、(29.6±5.5)次/min、(85.2±10.1)次/min、(80.5±10.5)mm Hg、(110.3±10.3)mm Hg、(95.3±13.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分别为(38.3±1.9)℃、(44.3±7.5)次/min、(114.4±13.7)次/min、(55.0±9.5)mm Hg、(86.3±11.5)mm Hg、(61.5±14.9)%,治疗后分别为(37.3±1.2)℃、(34.2±5.6)次/min、(94.3±11.8)次/min、(66.5±9.7)mm Hg、(95.3±10.4)mm Hg、(85.5±12.6)%。两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出血天数(7.0±1.2)d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0.4±1.5)d,总出血量(730.7±156.5)ml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的(906.8±140.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4/5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4.0%(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重塑了肿瘤的治疗,同时也诱发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最常见于皮肤、胃肠道、肺、内分泌系统和肝脏。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垂体炎,罕见的包括自身免疫型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ypoparathyroidism,HP)。本文报道了1例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后出现HP的案例,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使用药物、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措施等进行汇总并分析讨论,以期提高对免疫相关HP的识别和管理,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司库奇尤单抗所致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DR)的发生发展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载的司库奇尤单抗致CADR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报告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司库奇尤单抗致CADR的个案报道16篇共18例,其中男性6例(33.33%),女性12例(66.67%),年龄分布以40岁以上居多(12例,66.67%),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120 d以内(15例,83.33%),CADR类型主要为感染相关(6例,33.33%)和免疫相关(11例,61.11%)2大类。患者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对于存在皮肤损伤、慢性感染、特异性皮炎及炎性肠病病史患者,应加强司库奇尤单抗使用后3个月内的药学监护,尤其应重点关注40岁以上人群,避免严重C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进行换血治疗的9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换血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94例换血治疗患儿,均是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其中ABO溶血病28例(29.8%),颅内出血和头皮血肿14例(14.9%),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13例(13.8%),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7例(7.4%),Rh溶血病4例(4.3%),红细胞增多症3例(3.2%),其他综合因素高胆红素血症25例(26.6%)。换血后常规生化指标TBIL、IBIL、DBIL、TP、ALB、ALT、AST、GGT、ALP、CREA、UREA、CysC、LDH、CK、CK-MB水平均较换血前有显著下降(P<0.05);血常规指标WBC、Hct、Hb、Plt较换血前有显著下降(P<0.05);血气、电解质和凝血指标pH、HCO3、BE、Na+、Cl、Ca2+水平有显著降低(P<0.05),pO2、K+、Glu、Lac、PT、INR水平较换血前有显著上升(P<0.05);而URIC、pCO2、RBC计数和APTT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儿换血后,发现低钙血症33例、血小板减少症55例、高血糖83例、代谢性酸中毒41例、高钾血症5例。结论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可快速清除血清胆红素,但会引起部分血液指标的显著变化和出现一定的换血后不良反应,应在换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和临床表现,以保障换血安全与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Embase、Scopus、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查找2004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国内外临床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共收集有效文献25篇(28例)。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致SJS病例11例(39.29%),其中男性5例(45.45%),女性6例(54.55%),60岁以上6例(54.55%);喹诺酮类药物致TEN病例14例(50%),其中男性9例(64.29%),女性5例(35.71%),60岁以上8例(57.14%);喹诺酮类药物致SJS/TEN重叠征3例(10.71%),其中男性1例(33.33%),女性2例(66.67%),60岁以上2例(66.67%)。统计文献发现,SJS/TEN致病率最高的喹诺酮类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分别为SJS 8例(72.72%)、TEN 8例(57.14%)和SJS/TEN重叠征1例(33.33%)。SJS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3 h~10 d,TEN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4 h~18 d,SJS的死亡率为9.09%,TEN的死亡率为28.57%。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SJS/TEN,早期识别出致病药物可有效改善预后。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IntroductionSafe vaccination worldwide is critical to end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ndemic. We aimed to evaluate adverse reactions to vaccination using a web-based questionnaire and exa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immunisation stress-related response (ISRR).Methods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using Google Form® among the employees of St. Marianna University Hospital who had received the COVID-19 vaccine between April 2021 and May 2021, 1 week after the first and second vaccinations. We developed and used a questionnaire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ISRR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A generalised linear mixed model was constructed with ISRR onset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subjects as the random factor, and each parameter as a fixed factor. A multivariate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forced imputation method with factors that were significant in the univariate analysis.ResultsWe enrolled 2,073 and 1,856 respondent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respectively. Fifty-five and 33 ISRR cas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vaccinations, respectively. In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trong pre-vaccination anxiety (odds ratio [OR], 2.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30–4.12, p = 0·004) and history of allergy (OR, 1.6; 95% CI, 1.14–2.24, p = 0·007) we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Multivariate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strong pre-vaccination anxiety (OR, 2.1; 95% CI, 1.15–3.80, p = 0.016) and history of allergy (OR, 1.5; 95% CI, 1.09–2.15, p = 0.014) we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ConclusionsConfirmation of allergy prior to vaccination and subsequent action are essential for addressing ISR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