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4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1篇
临床医学   507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30篇
综合类   1317篇
预防医学   2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1篇
  3篇
中国医学   55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髌骨不稳患者30例。高年资手术医师A、B,使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对比高资年影像学医师C,使用双图法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应用Cronbach′s alpha系数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使用Bland-Altman分析图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高年资手术医师A、B使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分别和高年资影像学医师C使用双图法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比较,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13和0.959,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和0.958。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TT-TG间距差值(mm)的均值为-0.276(95%CI:-3.526~2.974)和0.143(95%CI:-3.110~3.397)。A、B医师之间使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比较,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1,组内相关系数为0.891。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TT-TG间距差值(mm)的均值为-0.276(95%CI:-3.526~2.974)。 结论 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操作简单,可以准确测量出髌骨不稳患者的TT-TG间距,该方法和双图法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5):56-59
髌骨脱位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青少年发病率最高,平均患病年龄为21.4岁。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脱位为主流术式。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详细阐述了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的生物力学、移植物选择,并对股骨止点定位及髌骨止点固定、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针对不同的术后并发症,目前出现多种优化方案,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是良好手术满意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翻修治疗方法。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对7例髌骨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进行翻修治疗。男4例,女3例。年龄17~78岁,中位数52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左侧4例、右侧3例。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A1型1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1例。初次手术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5例、髌骨环固定2例。初次手术至本次翻修手术时间2~11个月,中位数6个月。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测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Bostman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其中4例辅助应用"8"字钢丝减张固定,3例采用髂骨植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0个月,中位数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中位数14周。Bostman膝关节评分,翻修术前13~17分,中位数15分;翻修术后1年25~28分,中位数27分。膝关节活动度,翻修术前90°~110°,中位数95°;翻修术后1年110°~135°,中位数12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髌骨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可根据其骨折类型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必要时行髂骨植骨、辅助应用"8"字钢丝减张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肢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54-1958
[目的]探讨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中老年Ⅲ期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2例36膝,属改良Iwano分期Ⅲ期,男6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03岁。病程平均8.67年。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采用髌骨改良Kujala评分评价髌股关节功能,髌骨适合角(CA角)评价髌骨位置,KSS评分评价整体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2.1)个月。改良Kujala评分术前平均(15.94±3.57)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33.06±2.07)分,髌股关节功能满意32膝(89%)。髌骨适合角术前平均(23.06±10.68)°,术后末次随访平均(11.96±8.16)°,36膝均有好转(100%)。KSS评分术前平均(109.28±15.79)分,术后末次随访提高到(158.39±7.86)分,疼痛明显好转,爬楼梯能力明显改善。各项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Iwano分期Ⅲ期)可明显缓解疼痛,部分改善功能。对于活动量较大的中老年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关节置换术的替代手术或前期手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201-2202
[目的]探讨髌骨内推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用髌骨内推手法治疗,然后采用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acmaster(WOMAC)评分标准进行效果评分。[结果]采用WOMAC评分,比较治疗前、开始治疗后1.5、3、12个月评分的差异,结果显示:治疗1.5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髌骨内推手法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下压髌骨的趋势,导致髌骨骨髓水肿或者下压髌骨导致滑膜水肿,产生副作用,随着水肿的减退,髌骨内推的疗效可以持续到治疗后12个月,并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髌骨内推可手法松解髌股关节外侧支持带,有效地改善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为临床治疗髌股关节炎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8):1724-1726
[目的]总结用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治疗移位肩峰骨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21例肩峰骨折患者。Ogawa分型为I型6例(骨块向下移位、分离),Ⅱ型15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6~48岁,平均30.6岁。刀砍伤6例,重物砸伤4例,车祸伤11例。均为直接暴力。暴露骨折端复位,巾钳暂时固定,在肩峰外侧端垂直于骨折端的方向安放导向器,沿导向器置入适当长度的髌骨导引针,穿钢丝收紧"8"字固定骨折端。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骨折均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优15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47%。[结论]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移位的肩峰骨折,不脱针,对软组织影响小,是治疗肩峰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髌骨环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科利用髌骨环内固定系统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28例,均为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其中横行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12例,男23例,女5例;年龄27~63岁。结果经6~24个月随访28例骨折均愈合,无固定钩松动、断裂,无皮肤刺激等并发症。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优24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髌骨环内固定系统对髌骨骨折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并发症低,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髌骨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137-1140
[目的]介绍股内侧肌悬吊髌骨单锚钉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技术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9例。手术以股骨内上髁、收肌结节与腓肠肌结节之间的凹陷作为MPFL股骨止点,建立直径6 mm、深40 mm骨隧道;髌骨内缘中点做髌骨侧止点,沿髌骨长轴建立约1 cm的骨槽,在中点平行于髌骨关节面打入1枚带双线4.5 mm锚钉,将移植物固定于骨槽并与周围软组织缝合。移植物近侧游离端穿过股内侧肌斜束肌腱,形成"悬吊"结构并自股骨侧切口下穿出,远侧游离端在深筋膜隧道自近端移植物同一位置穿出,远近端缝合为一股端,于骨道内口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未发生感染、膝关节功能障碍、复发等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IKDC、Kujala和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A、Q角、PTA、PLSR均较术前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悬吊髌骨拴桩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切口小、复发率低,可恢复髌股轨迹的动力和静力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