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0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247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526篇
口腔科学   258篇
临床医学   2154篇
内科学   505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735篇
特种医学   8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56篇
综合类   4333篇
预防医学   629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430篇
  6篇
中国医学   574篇
肿瘤学   1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617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854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988篇
  2009年   951篇
  2008年   1045篇
  2007年   958篇
  2006年   894篇
  2005年   869篇
  2004年   634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原因是否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相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就诊的2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10例患者均因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24~76岁,平均(44.60±8.75)岁;肩锁关节脱位70例,锁骨远端骨折140例。测量术后及终末随访患者肩锁关节正位X线片相关数据,按锁骨钩钢板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无骨侵蚀组(A组)、伴钢板钩移位骨侵蚀组(B组)、不伴移位的骨侵蚀组(C组),分别测量钢板钩-肩峰的匹配度(β),统计分析术后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纳入研究的210例患者术后随访24~64周,平均(32.0±6.5)周。A组患者115例,B组患者54例,C组患者41例。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B组β1(6.91±0.84)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匹配度β1(6.91±0.84)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β存在明显相关性,钢板钩与肩峰之间的匹配度越好,β值越小,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2.
3.
陈真  张林林 《贵州医药》2022,46(2):254-255
目的 评价早期颅骨修补术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和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为63例。其中一组患者于去骨瓣减压术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常规组),另一组于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早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MMSE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早期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升高,且早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此外,早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和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Swyer综合征)2种最常见46,XY女性性发育异常疾病(DSD)的临床特征、诊疗方式、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02—2020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41例46,XY DSD患者,包括20例CAIS(CAIS组)患者和21例Swyer综合征(Swyer组)患者。对该4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41例46,XY DSD患者在出生及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性别均为女性,就诊年龄为12~38岁。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IS组患者身高、体重均高于或重于Swyer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雌二醇、17α-羟孕酮(17α-OH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血清促黄体激素(LH)、催乳素、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IS组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均>16 ng/mL,Swyer组均<0.03 ng/mL。③39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下性腺切除术,4例行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④CAIS组患者性腺肿瘤发生率为35.0%(7/20),Swyer组为36.8%(7/19)。CAIS组患者性腺有自伞端向腹股沟管迁移趋势,其中4例性腺位于腹股沟管内,Swyer组患者性腺均位于盆腔内。⑤41位患者出院后,均继续以女性性别生活,已婚者性生活无障碍。结论CAIS与Swyer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相似,CAIS患者存在苗勒管遗迹,Swyer综合征患者存在子宫发育不良等变异,并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性腺迁移趋势。AMH水平检测可作为区别CAIS与Swyer综合征患者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切口美观满意度,探索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 除术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二病区 B治疗组于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1月间 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分为行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组(A组)与传统经颈前切口入路甲状 腺肿瘤切除术组(B组),术后随访 1年,纳入美观满意度量表,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与术后切口美观满意度情况。 结果:纳入研究病例 51例,其中 A组 22例,B组 29例,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促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 素、血钙、白细胞值、住院时间、病检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 1年后切口美观满意度量表评价结果提 示:切口≤5cmA组 18例(81.82%),B组 12例(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无切口积液 A组 17例 (77.27%),B组 14例(4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V”型领衣物能遮住切口 A组 20例(90.91%), B组 2例(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颈部活动障碍 A组 19例(86.36%),B组 16例(55.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术后切口裂开、切口流脓、切口红肿、瘢痕增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 体切口满意度 >5分 A组 20例(90.91%),B组 11例(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放性锁 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相比传统经颈前切口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美观 度,值得临床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夹层71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 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 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 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雷 《智慧健康》2022,(7):29-31
目的分析在脑外伤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采取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6月-2021年6月治疗的脑外伤患者2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在不同治疗时间下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率、KPS、NIHSS评分变化。结果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分析KPS、NIHSS评分可见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更高,NIHSS评分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脑水肿、切口感染以及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相较于晚期修补术治疗更具有安全性,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一期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分流术治疗,其中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分流术35例(同侧手术组),对侧术式43例(对侧手术组)。结果同侧手术组在手术切口长度[(28.97±4.55)cm]、手术时间[(139.00±42.27)min]和术中出血量[(174.57±79.35) ml]明显优于对侧手术组[分别为(37.15±5.83) cm、(214.07±34.35)min、(257.21±72.0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86、8.656、4.815,P均<0.001)。2组术后脑积水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但2组间脑积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感染、癫痫、硬膜下积液、钛板下积液、过度引流等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侧手术组的颅内出血率(2.86%)明显低于对侧手术组(20.93%;χ2=4.138,P=0.042)。2组术后GC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GOS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4)。结论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与对侧术式的治疗效果一致,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出血少、颅内出血风险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维塑型钛网颅骨成形术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将45例额颞部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16),观察组采用三维塑形钛网行颅骨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二维钛网人工塑形进行颅骨修补。比较2组美容满意度相关指标。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颅骨修补侧和健侧头型对称29例,颞肌塌陷1例;对照组颅骨修补侧和健侧头型对称12例,颞肌塌陷4例,头皮感染6例,线结外露5例,钛网翘起或外露3例,皮下积液3例。2组美容满意度相关指标和发生常见并发症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塑型钛网颅骨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美容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