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乳性黄疸为新生儿晚期皮肤黄染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多认为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酶浓度较高。引起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据献报道可能与胆汁淤积有关。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对我院母乳性黄疸患儿血胆汁酸(TAB)的变化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依折麦布依折麦布是另一类可以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切断胆固醇的肠肝循环,而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人体需要的胆固醇70%是由肝脏自己合成的,30%是肠道从食物中吸收的。  相似文献   
3.
肠肝循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胆汁酸作为肠肝循环的基础物质,在机体脂质代谢、肠道菌群调节、宿主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结了胆汁酸作为信号分子,激活肝、肠等组织中的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X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5、孕烷X受体和维生素D受体等,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对以上靶点进行研究,有望研发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药物,但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下法与肠肝循环的关系及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肝性脑病是重型肝炎最主要的死亡因素,发病率为71.8%;“下法”是荡涤肠胃,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排出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认为采用“下法”能通腑实、祛毒邪、使毒性物质从肠道排除,切断肠肝循环,能减轻或控制肝性脑病的发展。现将近10年来“下法”治疗肝性脑病的情况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1.1 中医学研究现状 肝性脑病发展迅猛,死亡率高,多属于中医“急黄”、“瘟黄”、“昏迷”等范畴。临床特点为黄疸进行  相似文献   
5.
总结13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CD)术后帮助患者重建胆盐的肠肝循环以维持其正常食欲的护理.认为留置鼻肠管回输胆汁能避免经口饮用胆汁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味觉刺激和心理反应,使患者易于接受和坚持,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岳祥  李石 《肝脏》1997,2(3):161-162
胆汁酸是由肝脏合成、排泄的一类有机阴离子。正常情况下,因肝脏可迅速摄取肠肝循环回流入门静脉中胆汁酸(首次通过肝脏的摄取率为40%~90%),故体循环中其含量甚少。但在某些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发生紊乱,血循环中的胆汁酸浓度及其成分可出现异常改变,作有关胆汁酸的检测和耐量试验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吡罗昔康在家兔体内的肠肝循环药物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李晓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2):1006-1006
新生儿未结合高胆红素血症为多种病理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对胆红素结合或摄取减少,肠肝循环增加所造成,黄疸一般出现早,临床上有巩膜皮肤黄染、  相似文献   
9.
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胆管结扎术和颈静脉插管术,同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天麻素浓度的变化,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天麻素在25~800 μg·mL-1浓度范围内样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5。提取平均回收率83.6%,日内、日间RSD<15%。大鼠静脉注射天麻素后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性双隔室模型,而灌胃给药符合开放性单隔室一级吸收模型,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6.1%。大鼠结扎胆管前后AUC0~180分别为(18±9),(15±13) mg·min·mL-1,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天麻素在大鼠体内不存在肠肝循环。  相似文献   
10.
甘胆酸(glycocholic acid,GA)是由肝细胞合成等分泌的,贮存于胆,经肠肝循环后,由肝细胞重新摄取。当肝细胞受损时就不能有效地重新摄取GA,而致血中GA含量升高〔1〕。血清甘胆酸是检测肝细胞损伤的指标之一,本文对66例乙肝患者进行了血清GA含量的检测,其结果如下。1对象和方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