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868篇
  免费   11753篇
  国内免费   3524篇
耳鼻咽喉   675篇
儿科学   1275篇
妇产科学   1920篇
基础医学   4018篇
口腔科学   1322篇
临床医学   64214篇
内科学   16246篇
皮肤病学   387篇
神经病学   4080篇
特种医学   112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3篇
外科学   13492篇
综合类   71546篇
预防医学   13923篇
眼科学   5014篇
药学   25678篇
  371篇
中国医学   12421篇
肿瘤学   3210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4313篇
  2022年   4174篇
  2021年   5035篇
  2020年   7966篇
  2019年   7077篇
  2018年   2644篇
  2017年   5772篇
  2016年   5907篇
  2015年   7193篇
  2014年   12983篇
  2013年   12661篇
  2012年   15714篇
  2011年   16931篇
  2010年   15857篇
  2009年   14516篇
  2008年   14490篇
  2007年   13146篇
  2006年   12592篇
  2005年   13061篇
  2004年   10758篇
  2003年   9849篇
  2002年   8266篇
  2001年   6497篇
  2000年   4355篇
  1999年   3407篇
  1998年   2896篇
  1997年   2444篇
  1996年   2152篇
  1995年   1851篇
  1994年   1523篇
  1993年   957篇
  1992年   1029篇
  1991年   1093篇
  1990年   745篇
  1989年   685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娜  王小刚  董磊 《西部医学》2022,34(8):1230-123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与实时剪切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0例(201个斑块),分析不同性质斑块VH-IVUS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差异,及评估稳定性斑块的价值。1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53例(脑梗死组),无脑梗死77例(无脑梗死组),比较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VH-IVU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水平,同时分析VH-IVUS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评估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易损性斑块VH-IVUS评分高于稳定性斑块(P<0.05),而平均杨氏模量低于稳定性斑块(P<0.05);VH-IVUS评分、平均杨氏模量评估稳定性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875。脑梗死组TG、LDL-C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而HDL-C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VH-IVUS评分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而平均杨氏模量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VH-IVUS评分、平均杨氏模量评估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和0.822。结论 VH-IVUS与SWE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方面有较好的价值,其中SWE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雾化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60例(120眼),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60眼)给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照组30例(60眼)给予睑板腺按摩。在基线、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患者眼部蠕形螨数量、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IT)、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等指标,并对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2组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治疗前眼部蠕形螨数量、症状评分、TBUT、SIT、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评分、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眼部蠕形螨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眼部蠕形螨数量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超声雾化可缓解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一定程度上减少眼部蠕形螨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对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价值。方法选择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均行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扫查切面包括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以引产胎儿解剖结果及出生胎儿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的诊断效能。结果入组胎儿共3415例,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及上下腔静脉切面显示率分别为99.03%、90.04%、91.01%、92.97%、87.99%、87.20%、90.83%;尸检及随访确诊心脏畸形胎儿共84例,多切面连续扫查及四腔心切面分别诊断82例、71例,多切面连续扫查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3%、99.97%、99.88%、98.78%、99.90%,四腔心切面诊断分别为80.95%、99.01%、98.56%、95.77%、99.51%,多切面连续扫查敏感度显著高于四腔心切面(P<0.05)。结论多切面连续扫查对心脏畸形胎儿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shamrock”法在研究生小儿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轮转的麻醉研究生22名,将他们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1名。实验组的研究生采用高频超声引导“shamrock”法进行小儿腰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的研究生采用高频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内法进行小儿腰丛神经阻滞。每组研究生分别完成小儿腰丛神经阻滞44例,每个研究生完成4例。记录两组研究生小儿腰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研究生成功完成腰丛神经阻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77.3%vs.36.4%,χ2=15.006,P<0.001)。实验组研究生成功完成腰丛神经阻滞所需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672±207)s vs.(898±193)s,t=5.257,P<0.001]。结论高频超声引导“shamrock”法应用于小儿腰丛神经阻滞的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相比于短轴平面内方法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 探究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在心脏瓣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的8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护仪监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每组各40例,分析两组左心气体排出情况,比较两组心脏复跳至体外循环停机时间和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乳酸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复跳后,对左心室进行观察发现气体并充分排气。观察组心脏复跳至体外循环停机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停机后各时刻MAP值和乳酸值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停机后各时刻MAP值和乳酸值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机后各时刻MAP值(除T0外)和乳酸值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应用在心脏瓣膜手术麻醉监测中,可评估术后即刻效果,更直观地发现心脏各房室残留气体,引导排气,维持循环稳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器与输液加压袋联合应用在减少人为因素对盆腔囊性肿块介入治疗的影响以及优势。方法 将负压吸引器与输液加压袋联合应用于盆腔囊肿模型超声介入治疗模拟实验,并与传统注射器进行比较,每种方式各30个模型。结果 并发症:联合应用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联合应用组的治疗效率较高:抽吸时间和总时间均比传统组短(P<0.05)。结论 负压吸引器与输液加压袋联合应用可以使盆腔囊性肿块介入治疗更稳定、更安全、更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经阴道和经膀胱两种入路修补膀胱阴道瘘(Vesicovaginal fistula,VVF)的成功率及预后,重点探讨采用单层阴道环形皮瓣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7例采用经阴道和经膀胱两种入路修补VV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信息、瘘的特点、手术资料、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57例患者年龄27~75岁,平均50.4岁。病史7天~8年,平均20个月。主诉均为尿液经阴道漏出。56例(98.2%)VVF继发于妇科盆腔手术,1例(1.8%)继发于经阴道分娩(难产)。11例(19.3%)有既往手术修补失败史。5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7例(29.8%)选择经阴道入路,40例(70.2%)选择经膀胱入路。平均手术时间:经阴道(90±8.2)min vs 经膀胱(150±4.3)min;术中出血量:经阴道(40±5.4)ml vs 经膀胱(220±10.2)ml;术后住院时间:经阴道(3±0.4)d vs 经膀胱(7±1.2)d;平均住院费用:经阴道(1.3±0.2)万元 vs 经膀胱(2.5±0.5)万元。术中经阴道组无一例行膀胱造瘘,经膀胱组12例(30%)行膀胱造瘘。2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发生率为经阴道组3例(17.6%)vs 经膀胱组13例(32.5%)。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8.5月。一次性修补成功率分别为经阴道组82.3% vs 经膀胱组75%。 结论采用单层阴道环形皮瓣经阴道修补VVF,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