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19篇
  免费   1548篇
  国内免费   70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17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53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95篇
内科学   1909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6740篇
综合类   6735篇
预防医学   10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386篇
  22篇
中国医学   1937篇
肿瘤学   308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714篇
  2019年   716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599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1427篇
  2013年   1292篇
  2012年   1673篇
  2011年   1844篇
  2010年   1860篇
  2009年   1926篇
  2008年   1841篇
  2007年   1711篇
  2006年   1589篇
  2005年   1410篇
  2004年   1135篇
  2003年   984篇
  2002年   818篇
  2001年   753篇
  2000年   634篇
  1999年   582篇
  1998年   559篇
  1997年   456篇
  1996年   482篇
  1995年   320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目的 观察清肠凉血方直肠滴入联合穴位埋线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方法 研究人员将满足研究要求的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清肠凉血方直肠滴入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两组持续疗程均为8周。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包括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里急后重评分,UC疾病活动指数(DAI)变化、肠镜下黏膜积分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所参与研究的病例均顺利完成该治疗,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29/40)(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AI、Baron内镜评分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细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在本治疗阶段的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对试验进程并无影响,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肠凉血方直肠滴入联合穴位埋线能显著提高UC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肠黏膜炎症,保护UC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直肠脱垂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采用全麻经腹直肠黏膜悬挂固定术治疗,常规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护理,评估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将综合护理用于直肠脱垂围手术期患者,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术前评估抱立位及仰卧位超声与倒立位X线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一致性及准确性。方法122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分低位组和中高位组),术前应用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及倒立位X线对直肠盲端至肛门隐窝皮肤距离(P-Pe间距)进行测量,比较三种检查方法与术后诊断一致性,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P-Pe测量精确性。 结果 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倒立位X线测量结果的灵敏度分别为97.18%、91.54%、77.64%;特异度分别为96.08%、96.08%、98.04%;符合率分别为96.72%、93.44%、86.07%;Kappa值分别为0.933、0.867、0.725,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倒立位X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0.987、0.972,经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经过两两比较,中高位组患儿倒立位X线测量结果高于手术方式测量值(P<0.05),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测量结果与手术方式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低位组时四种不同方法测量值的均数不同(F=46.36,P <0.001);经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Dunnett检验,低位组患儿仰卧位超声、倒立位X线测量结果均高于手术测量值(P<0.05),抱立位超声与手术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高位组,不同体位下超声(抱立位和仰卧位)与X线定位诊断CARM准确性及测值均较高;低位组,超声诊断优于倒立位X线,采用抱立位超声具有更精确的测量及定位价值,力求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纳米炭标记法在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活检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超声标记组(A组)、结肠镜标记组(B组)与无标记的对照组(C组)。记录肠镜下标记时肠腔内染料漏渗率、不良反应情况,腹腔镜术中观察被标记的直肠浆膜黑染情况。记录术中寻找病灶时间、总手术时间、切除肠段长度、切缘距肿瘤距离、手术保肛率,比较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A组内镜超声发现2例肿瘤肛侧可疑的壁内扩散,扩散长度分别为0.42 cm和0.71 cm,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分别为0.36 cm和0.64 cm;B组病理检查发现1例肿瘤肛侧的壁内扩散,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为0.53 cm;C组病理检查发现3例肿瘤肛侧的壁内扩散,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分别为0.43 cm、0.36 cm和0.28 cm。被标记者术中均易在直肠浆膜面发现黑染标记点,B组3例腹膜表面和肠系膜存在散在斑点状黑染。3组间数据对比如下:(1)术中寻找病灶时间: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29±0.87) min、(1.31±0.63) min比(15.3±10.50) min,P均<0.05];(2)总手术时间: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76.12±27.64) min、(175.67±26.48) min比(198.65±38.67) min,P均<0.05];(3)肠段切除长度: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1.81±5.76) cm、(12.31±3.94) cm比(15.24±4.12) cm,P均<0.05];(4)切缘距肿瘤距离: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3.61±1.26) cm、(4.57±1.58) cm比(6.13±2.47) cm,P均<0.05];(5)A组、B组、C组保肛率分别为65.0%(13/20)、60.0%(12/20)、40.0%(8/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本切缘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残留。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术前,进行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可减少术中不必要的肠段切除、缩短手术时间。而内镜超声引导下纳米炭标记更能直接了解肿瘤有无向肛侧的壁内扩散,为直肠癌肛侧手术切端的定位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联合小切口外剥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TST联合小切口外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外剥内扎术联合直肠黏膜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对比2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6h、术后1d及第一次排便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外剥内扎点位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在住院时间、术后7d疼痛评分、复发率、满意度、术后出血、尿潴留、肛缘皮赘残留、肛门坠胀及非计划再次手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查有4例吻合钉脱落不全,均于门诊肛门镜下以止血钳取出。均未发生肛门失禁、便秘、肛门直肠狭窄、直肠阴道漏及顽固性疼痛等。结论:TST联合小切口外剥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可以减少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且无肛门及直肠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华  容练  陶俞安 《放射学实践》2022,37(5):574-579
目的:探讨MSCT灌注参数与结直肠癌果蝇头状因子3(GRHL3)、信号素6b(SEMA6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癌组织和远离癌组织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采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扫描并分析图像,记录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及GRHL3、SEMA6B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GRHL3阳性表达者比例(70.27%)显著高于正常组织(33.78%),SEMA6B阳性表达者比例(63.51%)高于正常组织(3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GRHL3阳性表达患者的BF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而TTP和PS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SEMA6B阳性表达结直肠癌患者的BF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而TTP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MSCT灌注参数BV、BF、TTP、PS与MVD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TTP是GRHL3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c42在结直肠癌中离心性表达伴E-cadherin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dc42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dc4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调Cdc42表达后E-cadh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 45.96%的病例伴Cdc42的离心性表达,与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P<0.05)密切相关,且提示预后更差(P<0.001);Cdc42离心性表达的病例中有73.63%伴E-cadherin表达缺失,E-cadherin表达缺失与组织浸润密切相关(P<0.05),患者预后更差(P<0.001);过表达Cdc42后,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Cdc42的离心性表达伴E-cadherin表达缺失,提示结直肠癌的进展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不同模式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结直肠外科连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下肢DVT。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全程采用对应的IPC模式预防下肢DVT。试验组Ⅰ采用IPC双足模式,足底气囊加压13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6 s,放松12 s。试验组Ⅱ采用IPC双小腿模式,气囊于小腿序贯加压80 mmHg,持续12 s,放松24 s。试验组Ⅲ采用IPC双小腿+大腿模式,气囊分别从足踝、小腿、大腿部位序贯加压80、70、60 mmHg,持续24 s,放松24 s。比较4组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径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4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Ⅲ: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侧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静脉管径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下肢DVT发生率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0)。4组术后第7天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 术中IPC足模式和IPC小腿模式均能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第1天血栓发生,且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所谓便秘,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结直肠和肛门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临床上出现排便困难、排便量少、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适感等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