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4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耳鼻咽喉   35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204篇
临床医学   481篇
内科学   588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1572篇
预防医学   47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59篇
  11篇
中国医学   890篇
肿瘤学   57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临床观察白花蛇舌草干预湿热瘀滞型肠内多发息肉患者内镜治疗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随机空白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结直肠多发息肉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内镜治疗术给予常规治疗后无药物干预,试验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白花蛇舌草汤剂(每日取白花蛇舌草15 g、大枣3枚,煎取400 mL汤剂,分2次饭后温服)治疗,连续干预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肠道内息肉的复发率、息肉数目、息肉最大直径、中医证候评分及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试验组复发9例(14.75%),对照组复发21例(33.33%),两组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治疗后息肉复发率均较对照组同类型降低,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息肉最大直径及息肉数目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术后1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白花蛇舌草干预结直肠息肉术后患者,1年后明显降低肠内息肉的复发率,尤以腺瘤性息肉、重度异型增生、BMI超重患者更显著,不仅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预防结直肠息肉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4.
5.
中国肿瘤患者中,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诊断、干预PLGC,可降低胃癌发生发展风险。PLGC的治疗,西医目前以抗幽门螺杆菌(Hp)、补充维生素、叶酸、非甾体类药物为主,同时密切随访,其疗效尚有争议。中医药治疗PLGC独具特色,且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其疗效可靠,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综述PLGC的常见信号通路及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1(pepsinogen 1,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2(pepsinogen 2,PGⅡ)、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 Pylori immunoglobulin G,Hp-IgG)联合检测应用于高危人群胃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以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8年3月在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并经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胃癌的中老年患者95例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发生胃癌前病变的中老年患者225例,其中萎缩性胃炎患者117例作为萎缩组,良性胃癌前病变即浅表性胃炎患者108例作为浅表组,另外择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69名作为参照组。对四组研究对象PGⅠ、PGⅡ、PGR的临床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胃癌组、萎缩组和浅表组三组患者Hp-IgG的阳性率;观察Hp-IgG阳性与胃癌组患者、萎缩组患者PGⅠ、PGⅡ、PGR表达水平的关系;对Hp-IgG、PGⅠ、PGⅡ单独检测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患者PGⅠ、PGR表达水平分别为(55.59±18.64)μg/L、(3.62±1.37)μg/L,均低于萎缩组、浅表组和参照组(P<0.05);PGⅡ的表达水平(20.95±4.05)μg/L分别高于萎缩组、浅表组和参照组(P<0.05);萎缩组的PGⅠ、PGR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浅表组和参照组(P<0.05);胃癌组患者Hp-IgG的阳性率为90.5%,分别高于萎缩组的65.8%和浅表组的48.1%(P<0.05);萎缩组Hp-IgG的阳性率高于浅表组(P<0.05);萎缩组Hp-IgG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表达水平高于同组Hp-IgG阴性患者(P<0.05);对胃癌诊断而言,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0.874、敏感度0.769分别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PGⅠ、PGⅡ、Hp-IgG联合检测在高危人群胃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中具有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9.
井庆彦  王建斌 《河南中医》2019,39(6):954-958
辛开苦降法应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升降失常等病证,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辛开苦降法的病理特点及特殊的配伍内涵决定其适应证多为食管、脾胃、肠道等方面的疾病,研究发现,辛开苦降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缺乏多中心、盲法、大样本研究,临床中还需结合中医学理论,进一步探索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拓宽辛开苦降法的使用范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07-4409
目的研究黏膜剥离术运用于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采取黏膜剥离术,对照组采取粘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病灶切除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1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粘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运用于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中均具有一定治疗价值,其中黏膜剥离术病灶切除率更高,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复发率,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