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0篇
  3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UC活动期患者12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4 次/d,连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美沙拉嗪肠溶片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30 ml加入150 ml 0.9%生理盐水稀释并加温至37℃后灌肠,每次灌肠时间20~30 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积分、肠道黏膜病变程度(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HMGB1、MCP-1、SOSC-3、Beclin1水平及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 结果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vs 78.33%,P<0.05)。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指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HMGB1、MCP-1、SOSC-3和Beclin1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MGB1、MCP-1、Beclin1水平均下降,SOSC-3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B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对UC活动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与HMGB1、MCP-1、Beclin1的下调及SOSC-3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芍药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活动期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10月广东省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芍药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评分、结肠病理改变评分和各项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结肠镜检查及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评分和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芍药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可明显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活动期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顾维杰  郑冰  汪池  吴旭强 《西部医学》2022,34(12):1839-1842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与脊柱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 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6例为观察组,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期(BASDAI≥4,n=52)、稳定期(BASDAI<4,n=64);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7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miR-155表达水平;对比活动期和稳定期的脊柱活动度Bath AS测量指数(BASMI),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miR-155与脊柱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IL-17、IL-23、miR-15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IL-17、IL-23、miR-15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BASMI评分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经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IL-17、IL-23、miR-155表达水平与BASMI评分呈正相关,IL-10、TGF-β表达水平与BASM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高表达miR-155、Th17相关细胞因子、低表达Treg相关细胞因子,Th17/Treg呈失衡状态,且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miR-155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活动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情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RA-ILD住院患者162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HRCT)征象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根据证候频次由高至低排序前4依次是湿热痹阻、气阴两虚兼湿热痹阻、湿热痹阻兼瘀血阻络、湿热痹阻兼肝肾不足。不同证型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的患者在发热、皮疹、关节痛、口干、晨僵、胸闷、心悸、气促、乏力、胸闷、气短、喘息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肌肉痛、眼干症状、咳嗽、咳痰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证型患者的杵状指、肺部爆裂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口唇发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的口唇发绀症状突出。各个证型患者在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a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证型间在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的障碍程度及障碍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证型的HRCT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活动期的主要证候类型,其炎症活动度高,应及早行肺功能及HR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经络刮疗联合关节操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6例处于活动期且基线一致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以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络刮疗和关节操,共治疗12 w,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HAQ)、病情控制评价(ACR20)、安全性评价。结果 在减少HAQ评分和晨僵时间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后ACR20达标率以及治疗12 w后ESR、CRP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络刮疗联合关节操可帮助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减轻晨僵,降低临床炎症指标,提高临床缓解率,从而改善关节功能,优化生活质量,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耳内吹粉疗法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吹布于外耳道内或鼓膜上治疗耳部疾病的一种方法。后汉时期华佗已开始用此疗法治疗耳内湿疹、耳烂有脓等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至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较详细地记载耳科外用药的有关方药、方法。"耳净散"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徐大方等名老中医承袭古法研制而成的治疗耳疾的方剂,由硼砂、朱砂、枯矾、冰片、儿茶等组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化瘀通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瘀通痹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为76.92%(40/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TNF-α、IL-1β、CR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血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CRP、GPI、RF、TL1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AS28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痹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TNF-α、IL-1β、CRP、GPI的表达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的中医证候与结肠镜下黏膜象表现的关系,对中医辨证的客观依据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结肠镜检查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6例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分型与中医证候评分、内镜指数、结肠镜检病情严重程度、结肠镜黏膜主要表现的关系。结果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和血瘀肠络证Truelove-Richards、Roth分级高于阴血亏虚证、脾气亏虚证(P均0. 05)。六种证型内镜下黏膜象均以充血水肿、弥漫分布为主。其中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患者结肠镜黏膜象中溃疡糜烂、脓性分泌物附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 05);脾气亏虚证、脾肾阳虚证黏膜象自发性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 05);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黏膜象粗糙颗粒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 05)。大肠湿热证患者排便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脾肾阳虚证患者全身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肝郁脾虚证患者腹部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脾气亏虚证患者胸部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 05)。内镜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大肠湿热证、脾气亏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血瘀肠络证和肝郁脾虚证。结论 AUC患者的中医证候与结肠镜下黏膜象表现有明显的关系,提示结肠镜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