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3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20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2篇
临床医学   1755篇
内科学   567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2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3100篇
预防医学   5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39篇
  27篇
中国医学   39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691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772篇
  2011年   912篇
  2010年   900篇
  2009年   949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944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适量运动对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OVI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对房颤患者进行适量体育活动干预的临床试验。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静息心率,最大心率,6 min步行试验,最大运动功率,全因死亡率以及卒中发生率,用以评估适量运动对房颤患者活动耐力以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项试验,2 452例患者,试验组为适量运动干预组,对照组为不活跃组。适量运动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静息心率(MD=-1.68,P=0.70)以及最大心率(RD=9.72,P=0.11)。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房颤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59.07,95%CI=11.70-106.44,P<0.0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功率(MD=17.96,95%CI=-6.30-42.22,P=0.15)。适量运动对房颤患者的远期预后不会造成不良影响,适量运动组对比不活跃组,全因死亡率为15.7% vs 14.2%(RD=0.03,95%CI=-0.18-0.25,P=0.75);卒中发生率5.0% vs 2.9%(RD=0.02,95%CI=-0.06-0.09,P=0.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量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颤患的活动耐力,且不增加卒中以及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90例合并TR的NVAF患者,87例NVAF合并重度TR患者为重度TR组,男性35例,平均年龄(73.5±9.0)岁;203例NVAF合并轻-中度TR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114例,平均年龄(66.2±10.9)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重度TR的危险因素。结果:290例NVAF患者中,30.0%合并重度TR,41.0%合并中度TR,29.0%合并轻度TR。与对照组相比,重度TR组年龄大[(73.5±9.0)岁vs(.66.2±10.9)岁]、心房颤动病程长[4.5(2.0,10.0)年vs.3.0(2.0,7.0)年]、心功能差、持续性心房颤动(96.6%vs.73.4%)及女性(59.8%vs.43.8%)比例高,同时心房扩大、肺动脉压升高及二尖瓣反流更明显(P均<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重度TR与年龄(OR=1.060,95%CI:1.020~1.102)、女性(OR=4.727,95%CI:1.977~11.306)、持续性心房颤动(OR=6.873,95%CI:1.419~33.297)、右心房左右径(OR=1.202,95%CI:1.117~1.293)相关(P均<0.05)。右心房左右径≥45.5 mm可预测重度TR,诊断敏感度为0.712,特异度为0.69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95%CI:0.696~0.831,P<0.001)。结论:NVAF合并重度TR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女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右心房左右径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microRNA-328 (miRNA-328)的表达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miRNA-328与房颤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房颤患者120例,分为阵发性房颤(40例)、持续性房颤(48例)、永久性房颤(32例) 3个亚组;对房颤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其中Ⅰ级13例,Ⅱ级40例,Ⅲ级36例,Ⅳ级31例。选择同期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miRNA-328的表达水平,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LA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血清miRNA-32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房颤亚组中,随着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miRNA-328水平逐渐升高;永久性房颤亚组miRNA-328最高,与阵发性房颤亚组、持续性房颤亚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但阵发性房颤亚组与持续性房颤亚组比较,mi RNA-328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房颤组中,血清mi RNA-328表达水平与LAD呈正相关(r=0.264,P <0.05),偏相关分析校正后,二者仍呈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心房颤动(AF)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治疗的32例合并AF的NSTEMI患者作为AF组,并按年龄、性别匹配选取同期治疗的32例无AF的N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情况。分析两组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AF的患者相比,合并AF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10.0±2.5)ng/ml比(8.6±2.5)ng/ml,P=0.02]和高敏C反应蛋白[(21.7±11.0)mg/L比(8.5±3.2)mg/L,P<0.001]明显升高。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7.53 ng/ml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8倍(HR=8.06,95%CI:1.88~23.21,P=0.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6.55 mg/L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2.5倍(HR=2.53,95%CI:1.39~6.35,P=0.005)。结论合并AF的NSTEMI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预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相关微小RNA-1266-5p(miR-1266-5p)与AF相关钠离子通道蛋白α亚基编码基因SCNA5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构建含有预测结合位点3'非翻译区(3'UTR)序列的靶基因,将其与阴性对照质粒以及miRNA共转染入人胚肾HEK293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一组(pc DNA3. 1-SCN5A 3'UTR改建质粒+miR-1266)和实验二组(pc DNA3. 1-SCN5A WT质粒,不含3'UTR端+miR-1266),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钠通道蛋白SCN5A mRNA和Nav1. 5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实验观察SCN5A Nav1. 5蛋白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一组SCN5A mRNA表达分别下调49. 4%和4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557±0. 016 vs 1. 101±0. 132和1. 031±0. 020,P 0. 05),而实验二组SCN5A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 0. 05);实验一组SCN5A Nav1. 5蛋白表达下降,而实验二组SCN5A Nav1. 5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SCN5A Nav1. 5蛋白分布都无显著变化。结论 SCN5A可能是miR-1266的直接靶基因,miR-1266可能通过负性调控SCN5A表达参与AF电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住院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314例,根据是否合并IS分为NVAF组239例,NVAF+IS组7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各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NVAF+IS组年龄、收缩压、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CHADS_2、CHA_2DS_2-VASc、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NVAF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明显低于NV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是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P 0.01)。CHADS_2、CHA_2DS_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及eGFR预测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AUC分别为0.541、0.525、0.577、0.577,CHADS_2+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DS_2、CHADS_2+左心房内径指数、CHADS_2+eGFR的AUC(0.621 vs 0.541、0.585、0.588,P0.05);CHA_2DS_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_2DS_2-VASc、CHA_2DS_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CHA_2DS_2-VASc+eGFR的AUC(0.626 vs0.525、0.586、0.591,P0.05)。结论 CHADS_2、CHA_2DS_2-VASc分别联合eGFR和左心房内径指数对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预测能力分别高于CHADS_2、CHA_2DS_2-VASc。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剂在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老年房颤患者101例,根据口服抗凝药物的种类将其分为利伐沙班组(42例)和达比加群酯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共12例(11.9%)患者发生出血事件。两组患者发生主要出血事件的风险比为1.4(95%CI:0.28~7.5,P=0.691),发生次要出血事件的风险比为2.79(95%CI:0.52~17.21,P=0.230);两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比为0.7(95%CI:0.06~7.93,P=1.000)。共有11例(91.67%)出血事件发生在消融术后48 h内,而1例(8.33%)发生在消融术至少7 d后。结论在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的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相当,且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8岁,"活动后气促16年,加重伴心悸9个月",9个月前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术后2个月恢复窦性心律,2次左室电极脱位,经复位后再次脱落,后经胸心外膜放置左室电极,术后48天随访,心力衰竭明显改善,心功能Ⅰ级。  相似文献   
10.
微小RNA具有很强的生物特性与治疗价值,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记物。近期多项基因研究显示,微小RNA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并推测出与心房颤动有关的作用机制,这有望为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