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4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45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2032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1256篇
神经病学   250篇
特种医学   3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94篇
综合类   4576篇
预防医学   939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1950篇
  8篇
中国医学   5822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890篇
  2013年   807篇
  2012年   1067篇
  2011年   1157篇
  2010年   1093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1049篇
  2006年   961篇
  2005年   992篇
  2004年   973篇
  2003年   923篇
  2002年   835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439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351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江苏省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情况。  方法  对研究地区40岁及以上HZ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访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获得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5 dimensions, EQ-5D)的健康效用值和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  结果  共获得310例HZ患者的有效问卷。310例患者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中位数分别为351.050元、582.900元和2 000.000元。随访初期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和VAS评分均较低,后期逐渐恢复。  结论  江苏省农村地区HZ疾病经济负担较重,并且疾病降低了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CT引导下选取3种脉冲射频电压参数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胸段PHN患者118例,根据不同电压参数分为A组(电压45 V)、B组(电压65 V)、C组(电压85 V)。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 (SF-36)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每个随访时间点3组患者的VA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1)。在长期随访中(3、6、12个月),B、C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 <0.05),并且术后6和12个月时,C组的VAS评分最低(P <0.05)。术后3 d时B组和C组皮肤麻木面积较术前增大(P <0.05),术后12个月3组皮肤麻木面积较术前减小(P <0.05)。结论 提高脉冲射频电压参数(85 V)能提高对胸段PHN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节PRF治疗,研究组采用背根神经节PRF联合PRP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12周疼痛评分、睡眠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 <0.01)。各时间点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4、8、12周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4周、12周睡眠质量也显著提高(均P <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因此认为,背根神经节PRF联合PRP注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浅析石学敏院士运用经筋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方法] 通过整理相关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经筋刺法理论依据,刺法特点(辨经论治、醒脑调神、经筋排刺与刺络拔罐)等方面,总结石院士运用经筋刺法诊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学术经验,并举验案以供参考。[结果] 石院士认为,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患者体弱血虚肝旺,湿热毒邪蕴积,导致“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并认为其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的临床表现符合经筋病候特点,故以“疏利经筋”为指导原则,运用经筋刺法治疗该病。所举验案中一患者证属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化瘀、通络止痛;另一患者属气血两虚,治以补气养血、荣养营卫,运用经筋刺法后均取得佳效。[结论] 石院士以“不荣”或“不通”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基本病机,以“疏利经筋”的经筋刺法治疗该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复元活血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穴位注射对照组、穴位注射联合复元活血汤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P物质(S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周、2周、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4周后血清5-羟色胺较治疗前升高、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火针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火针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和对照组(n=38,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的VAS评分、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效应:F=303.100,P<0.001),两组VAS评分均随治疗后时间的延长而呈降低趋势(时间效应:F=156.500,P<0.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交互效应:F=29.460,P<0.00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89.47%与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止痛、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等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IL-6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CRP、IL-6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与26.32%,c2=4.547,P=0.033),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3%与 18.42%,c2=5.029,P=0.025)。结论:火针联合阿昔洛韦能够降低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程度,缩短临床恢复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和评价中国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水平。方法 系统检索CNKI、万方、CBM以及PubMed数据库有关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日。使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年龄、省份、地区、性别、年代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59篇文献(中文51篇、英文8篇)。质量评分为8分的22篇,7分的16篇,6分的15篇,5分的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为64%(95% CI:60%~67%,I2=98.7%)。文献涉及国内22个地区的IgG抗体水平,其中云南省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79%,95% CI:64%~93%,I2=94.7%);内蒙古自治区最低(50%,95% CI:46%~54%)。从不同地理分区来看,东北地区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95% CI:69%~73%);华东地区最低,为62%(95% CI:57%~67%)。此外,城镇人口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人口(RR=1.08,95% CI:1.04~1.11);女性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RR=1.10,95% CI:1.08~1.11)。随着年龄增长,中国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在逐年增加;随着抽样时间变化,VZV IgG抗体阳性率也有所增加。结论 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未来需要提高疫苗接种率以控制水痘暴发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病毒基因分型,指导临床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法收集2017-2019年41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以187例带状疱疹非神经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扩增及测序比对方法对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女性32例,占78.05%,男性9例,占21.95%,对照组女性90例,占48.13%,男性97例,占51.87%,两组患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13,P<0.05)。对照组21-40岁、41-60岁和>60岁患者病例数分别为54、61和72例,分别占28.88%、32.62%和38.50%,观察组病例数分别为6、9和26例,分别占14.63%、21.95%和63.41%,两组不同年龄患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54,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三叉神经受累患者居多;严重型皮损患者、皮损面积>5%的患者居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有前驱痛患者、重度疼痛的患者居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前驱痛、重度疼痛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初治时间≥3 d患者居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治时间≥3 d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带状疱疹病毒ORF22读码框中,37902、38019、38055、38081、38177、38299六个位点的核苷酸为G、G、C、C、A、A,带状疱疹患者均为J型。结论积极关注高龄女性带状疱疹患者,调查患者受累神经、皮损及疼痛情况,发现症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