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8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5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91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64篇
特种医学   3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1636篇
预防医学   28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520篇
  2篇
中国医学   283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铁死亡在铅暴露致小鼠小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C57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铅染毒组,每组10只。铅染毒组小鼠分别饮用0.25、0.50和1.00 g/L乙酸铅溶液共12周,对照组自由饮水。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检测小脑中铅含量;应用平衡木和旷场实验检验小鼠的运动平衡能力,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小脑病理变化。应用试剂盒检测小鼠小脑组织中铁、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小脑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1, TFR-1)、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 FPN-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A11 (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A11, 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核因子-E2相关因子(NF-E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主要侵犯骨盆淋巴结及躯干骨,少有脑转移,更罕见转移至桥小脑角区,并以脑部症状首发的病 例。本文报道一前列腺癌罕见桥小脑角区转移病例,患者以头晕伴右侧耳鸣及右侧面瘫为首发症状,未诉前列腺疾 病史,术前颅脑 MRI检查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瘤可能,患者于全麻下行右侧乙状窦后入路桥小 脑角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示前列腺癌转移,后续行前列腺 MRI及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原发灶。患者后 续先后于泌尿外科及放疗科行内分泌及放射治疗,生存期至初发病后 18个月。本例患者无泌尿生殖系症状,且以听 面神经缺失症状为首发,与此部位高发的神经鞘瘤难以鉴别,极易误诊,较为特殊且罕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7.
韩红艳  崔书克  王文献  王柯柯  张驰  高辉 《时珍国医国药》2020,(1):256-256,F0003,F0004
目的运用fMRI技术研究针刺左侧支沟穴对健康人脑不同时间序列内低频振幅比率(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差异脑区的影响。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7个序列fMRI扫描:第1次纯静息态扫描(R1)、留针期间扫描(R2-R5)、拔针后扫描(R6-R7),并将R2~R7序列与R1序列fALFF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得出针刺前后不同时间序列内fALFF变化差异脑区。结果针刺健康人左侧支沟穴前后不同时间序列内fALFF差异脑区主要表现为:①右侧楔前叶在留针16min32s内及拔针后4min08s至8min16s内fALFF呈持续性衰减负激活效应;②左侧额中回在留针8min16s内,右侧额中回在留针4min08s至12min24s内fALFF呈持续性衰减负激活效应,右侧额下回在留针8min16s至16min32s内fALFF呈持续性增强正激活效应;③右侧旁中央小叶在留针4min08s内及留针8min16s至12min24s内fALFF呈间隔性增强负激活效应;④双侧小脑后叶仅在留针8min16s至12min24s内及拔针8min16s内fALFF呈较稳定增强正激活特征。结论结合上述激活脑区和支沟穴临床功效,推测右侧楔前叶、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旁中央小叶和双侧小脑后叶为针刺健康人左侧支沟穴后随时间序列变化fALFF差异性激活脑区。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小脑动脉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126例小脑动脉梗死合并冠心病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63例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另外63例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凝血功能、血液动力学指标、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脑钠肽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显著增高(77.78% vs 95.24%,P<0.05);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凝血功能、血液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及脑钠肽和碱性磷酸酶改善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说明长春西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小脑动脉梗死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可能与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的1例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术后视物模糊、重影好转,眼球活动正常;术后6 h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出血;肿瘤切除满意,脑脊液循环通畅。术后2周后接受全脑全脊髓加肿瘤局部推量放疗,术后3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术前定性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取病变组织活检,但对后续放化疗支持有限,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既是治疗手段,同时可以减轻放化疗剂量;神经内镜良好照明,成角优势,通过幕下小脑上入路,在固定臂支撑下的双手操作、精细分离、可以安全、高效切除该区域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和恢复的相关皮质下区域。 方法 纳入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例(吞咽障碍组)和未发生吞咽障碍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后患者10例(非吞咽障碍组)。选取胼胝体等11个感兴趣区(ROIs),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病灶侧与健侧的扩散张量参数扩散各向异性(FA)的比值rFA的差异,以及吞咽障碍组1个月和3个月吞咽障碍恢复时的rFA值的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FA与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度量表(DOSS)评分的关系。 结果 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各ROI的rFA值后发现,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73±0.16,非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97±0.0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和发病3个月后ROIs中扩散张量参数rFA值后,吞咽障碍组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的rFA值在发病3个月后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的DOSS评分为(4.4±0.8)分,与发病3个月后(6.3±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DOSS评分与岛叶、大脑脚和小脑上脚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 DOSS评分仅与大脑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早期吞咽障碍程度(发病1个月内)与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相关,而晚期(发病3个月后)与大脑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