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88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21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9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化疗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化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进行化疗,观察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进行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 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135,P=0. 013)。2组患者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EA、CA125、CA153水平低于对照组(t=11. 432、18. 876、3. 703,P <0. 001)。2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χ^2=0. 238,P=0. 626)。对照组1年复发率较观察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053,P=0. 3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究吉西他滨(GEM)膀胱灌注治疗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VEG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接受TURBt治疗的132例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GEM组和吡柔比星组(THP组),每组均为66例。两组均行TURBt治疗,GEM组术后立即采取GEM膀胱灌注,THP组术后立即采取THP膀胱灌注。通过对比两组术后灌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随访1年,监测两组术后0.5年、1年的复发情形;分别在灌注前、灌注后0.5年及1年抽取4 mL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 GEM组灌注后0.5年、1年复发率低于THP组,复发时间长于THP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注后0.5年、1年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灌注前,两组灌注后1年血清VEGF水平与灌注后0.5年水平相比,处于一个降低的趋势,但GEM组患者灌注后0.5年、1年血清VEGF均明显低于THP组,下降的趋势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M膀胱灌注治疗在NMIBC病人行TURBt后取得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TACE组单纯行TACE治疗,34例;联合治疗组采取TACE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46例。术后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复查CT、AFP、肝功能,并随访分析生存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FP总下降幅度为78.6%,优于TACE组56.1%(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RR(CR+PR)为69.6%,高于TACE组55.9%(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1、2年生存率为65.2%和45.7%,明显高于TACE组(1、2年生存率为38.2%和26.7%)(P<0.05),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优于单纯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两种膀胱内灌注方法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经尿道电切术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20 mg/次,治疗组术后24 h内膀胱灌注1次,随后灌注1次/周,连续8周,再改为1次/月,至术后1 a。对照组术后2周开始灌注,随后灌注1次/周,连续8周,再改为1次/月,至术后1 a。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6个月。其中治疗组随访期内2例复发,复发率6.7%;对照组随访期内4例复发,复发率13.3%,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结论本研究显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用药方便,患者耐受性好;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常规灌注较常规灌注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常用骨肉瘤化疗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对临床用药方式提供指导.方法 将骨肉瘤细胞混悬液与不同浓度吡柔比星、顺铂、卡铂、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分别作用24、48、72 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每一孔的吸光度值OD,制作生长曲线,并求出药物的IC50.用IC50浓度的药物分别作用于骨肉瘤细胞24、48和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了解细胞的周期分布及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细胞的PCNA、Bcl-2、Bax、cyclin D1、cyclin E的表达.结果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的骨肉瘤细胞,比较细胞死亡数量于时间关系.MTT实验:不同时间组及不同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对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呈现不同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细胞周期分析:在细胞各期可见明显凋亡峰,细胞周期各期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蛋白免疫印迹:PCNA在不同药物组骨肉瘤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不同,不同药物组Bax表达与对照组明显增加,Bcl-2表达减少.cyclin D1、cyclin E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吡柔比星对MG-63细胞的抑制率和时间关系密切,和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同样剂量吡柔比星5d的效果比3d好.卡铂具有与顺铂类似的效应,但卡铂如果替代顺铂在化疗中的作用,卡铂的量必须是顺铂的25倍以上.甲氨蝶呤作用于骨肉瘤细胞MG-63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作用逐渐增强,尤其是用量和效果有明显关系.异环磷酰胺在体外对骨肉瘤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案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手术,对照组行常规膀胱部分切除手术,两组术后均给予早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综合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耗时、留置导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62%)低于对照组(15.38%)(P<0.05).两组远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手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膀胱灌注疗法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电切术的12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灌注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长期灌注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短期灌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尿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复发率、毒副反应以及血清VEGF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中的NMP22、CYFR21-1和BTA含量以及血清中VEGFA、VEGFB和VEGFC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长期灌注疗法有助于彻底杀灭肿瘤细胞,降低远期复发率,减弱膀胱癌的血管新生能力,且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8.
吡柔比星+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2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50%~70%0),其中10%~39%的肿瘤复发后恶性程度和浸润度增加。如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这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2000~2004年,我们对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卡介苗(BCG)行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一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肝动脉栓塞,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动脉,导入药液(碘化油,5~10ml/次;吡柔比星,20mg/次)。治疗组32例参一胶囊,20mg/次,2次/d;肝动脉栓塞同对照组。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肝癌病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2例,无效13例,恶化7例,总有效率78.13%。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12例,恶化15例,总有效率46.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疲劳、体重减轻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发热、皮疹、皮肤干燥、腹泻、便秘、持续恶心、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一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照组给予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3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3年,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临床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