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完全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内科学 | 103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187篇 |
2005年 | 191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1059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198,自引:23,他引:175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979年1月~2000年10月10 594例因肾脏疾病行经皮肾活检者的病理类型,并比较前后10年间病理类型的变化.方法参照WHO(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提出诊断设想,然后与临床医师共同讨论明确诊断.结果本组10 002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1.4±13.0(范围1~78)岁,男女之比1.301;592例移植肾活检患者活检时的平均年龄为37.5±9.1(范围16~66)岁,男女之比为2.361.除外移植肾活检者,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0.5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2.82%,遗传性和先天性肾脏疾病占1.01%,小管间质性疾病占3.18%,新发现和罕见的肾脏疾病占0.15%,终末期肾脏疾病占0.96%,未分类者占1.3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居多(39.55%),其次分别为系膜增生性病变(29.78%),膜性肾病(9.54%),FSGS(5.82%)…….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变是狼疮性肾炎(57.78%).近10年来,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分析前后10年间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的检出率,证实近10年来IgA肾病、膜性肾病明显增多(P均<0.001),新月体性肾炎(P<0.0001)及抗GBM肾炎、HUS/TTP均有增加(P均<0.001),而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IgM肾病则减少(P<0.001,P<0.01).本组临床表现为慢性肾衰者607例行肾活检,其病因包括IgA肾病26.7%,血管炎14.3%……,临床以急性肾衰起病者则以急性间质性肾炎(29.54%)和急性肾小管坏死(26.02%)为主,新月体性肾炎(11.92%)和血管炎(10.03%)也很常见.除常见的肾小球、小管-间质和遗传性疾病外,本组还发现罕见及新认识的疾病如Niemann Pick病、Fabry病、POEMS综合征及脂蛋白肾小球病等.分析移植肾活检患者的病理类型,证实移植后肾功能减退除排斥反应外,还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多种病因.结论本资料为国内最大系列的肾活检病理类型分布的研究,阐明了中国肾小球、小管-间质等疾病谱及20年来疾病的变化,并与文献进行了对比.本资料证实,近10年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IgAN最常见,继发性肾脏病以LN多见,除LN外的其它继发性肾脏病和少见病逐渐增多;以慢性肾功能不全起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A肾病,血管炎次之,急性肾衰则以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及新月体性肾炎等常见;移植后肾功能不全的病因除排斥反应外还有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中国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2
目的 回顾性调查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探讨近年住院病例UC的特点.方法全国选取11个地区23家医院,调查1990-2003年期间住院符合UC诊断的3100例患者的诊断、治疗、逐年住院情况和同期内镜检出率,并粗略估计患病率.结果 近14年UC住院例数和内镜检出例数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UC粗略患病率为11.62/105.住院UC患者以轻度(35.4%)和中度(42.9%)为主.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46%)和初发型(34.6%)为主,暴发型仅占2.4%.主要症状有腹泻(75.8%)、腹痛(67.3%)、血便(63.3%)等.肠外表现(14.0%)和并发症(9.6%)少见.辅助确诊手段主要为结肠镜(95.0%)及病理(62.3%).UC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类(66.8%)和类固醇激素(42.8%)为主.仅2.1%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3.6%,手术率3%,死亡19例(0.6%).结论 UC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以轻中度为主,疾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暴发型少见.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国内轻中度患者治疗以柳氮磺胺吡啶及类固醇激素为主,手术率、死亡率及癌变率均较国外低. 相似文献
3.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0,自引:2,他引:88
目的 评价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比较FMMV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ETMV)的效果和效率。方法 (1)根据呼吸机和面罩的性能、连接方式、通气方法分为初期、中期、完善期和推广期,比较FMMV的效果和副作用。(2)选择进行FMMV,以符合建立人工气道条件的患与ETMV比较。结果 FMMV患占总机械通气(MV)患的比例、FMMV的有效率、住院患的总有效率逐期上升,4期分别为48%(11/23)、79%(15/19)、85%(29/34)、91%(223/246);46%(5/11)、67%(10/15)、83%(24/29)、89%(198/223);71%(35/49)、71%(20/28)、81%(34/42)、88%(234/266)。鼻梁部糜烂和胃胀气的比例逐期下降,4期分别为27%(3/11)、13%(2/15)、7%(2/29)、2%(4/223)、46%(5/11)、40%(6/15)、21%(6/29)、5%(11/223)。与ETMV比较,FMMV患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下降,住院患的有效率升高。结论 技术因素、呼吸机和面罩性能是影响FMMV效果的主要因素,FMMV可用于大部分COPD呼吸衰竭患,且较ETMV有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ETMV是FMMV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0,自引:5,他引:75
目的探讨我国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且符合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结果110例患者经各种检查或特异性治疗最后明确诊断者有102例,确诊率为927%。病因:感染性疾病58例,占527%,其中结核病27例,占感染性疾病的466%(27/58);自身免疫性疾病21例,占191%,Stil病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429%(9/21);肿瘤性疾病7例,占64%;其他疾病16例,占145%;原因仍未明者8例,占73%。结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主要病因,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组肺外结核占310%(18/58);其次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在FUO中也占有相当比例,Stil病和不典型淋巴瘤诊断比较困难,但大多数FUO通过仔细检查和分析最终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戚文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1042-1043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通过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阻滞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及相关靶器官的保护,很少涉及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年来,相继的实验研究及大型临床试验回顾分析中发现,ARB与某些情况下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及预防有显著相关。2000年Nakashima在狗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坎地沙坦(candesartan)可预防快速心房起搏引起随后心房不应期(AERP)的缩短,后者可能是AF发生的重要基础。实验中反复间断高频心房起搏(800次/min),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刺激前静脉滴注血管紧张素Ⅱ或生理盐水,停止起搏后均引起了AERP显著缩短,如刺激前…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其为严重呼吸综合征,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的61例SARS患,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均以发热为最早起病症状,88%患在起病1周内肺部出现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并迅速扩大。2周内病变达高峰,有57%患两肺大部分肺野受累,病情重。84%患在5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在16例恢复期患的CT扫描中,有13例显示肺部遗留纤维化病灶。有6例患合并感染,病期延长,4例死亡。结论 SARS早期出现肺部炎性改变,发展迅速,大部分两肺受累,重症比例高,易致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113例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报告及文献综合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通过检索收集了国内例数较多的5篇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临床献,结合我院的113例临床资料,共7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AD的发病危险因素,提高人们对AD的认识及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 33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 10年来住院患者中DVT患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80 4 %的DVT患者存在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4 0岁(88 9% )、心脏病 (4 3 0 % )、高血压 (35 1% )、长期卧床 (2 1 1% )、感染性疾病 (2 0 1% )等。DVT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患肢肿胀 (6 6 2 % )和疼痛 (4 0 5 % ) ,87 2 %的患者两侧小腿周径差值≥ 1cm。DVT易累及左下肢 ,近端静脉多见。 34 5 %的DVT患者合并PTE ,其中 74 6 %以PTE为首发症状。DVT发生PTE的比率在左、右下肢及静脉远、近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VT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大多数存在危险因素 ,DVT在并发PTE前常无明显症状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我国25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工作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何权瀛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70-7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高花费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其对全球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影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达500~1000万[1]。其实我国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的研究并不晚,只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0.
215例慢性胰腺炎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我国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21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结果:21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中,胆道系统疾病占36.7%,酒精中毒占26.5%,特发性占30.2%,其他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胰腺炎、外伤和遗传等。胆道系统疾病中以胆囊结石最为多见,其次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炎。结论:我国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以胆道系统疾病为主,而酒精性因素呈上升趋势,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正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