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不同模式。方法 5 5例AMI患者与 6 7例SAP患者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检测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 ,行电子束CT检查以计算CAC积分 ,分析SAP与AMI患者CAC积分的差异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1)就心脏整体而言 ,SAP组CAC检测阳性率为 87 7% ,而AMI组阳性率为5 5 9% ;SAP组心脏整体和冠状动脉分支的CA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MI组 (P <0 0 1)。 (2 )SAP组CAC积分显著高于AMI组 ,其自然对数转换值 [LN(钙化积分 +1) ]的均数按心脏整体计算为 5 2±1 7对 2 4± 1 8(P <0 0 1) ,按冠状动脉分支计算为 3 3± 2 1对 1 2± 1 4 (P <0 0 1)。 (3)SAP组CAC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较AMI组更为明显 ;在每一相同的年龄段内比较 ,SAP组的CAC程度均较AMI组明显增高。 (4)SAP组重度狭窄的冠状动脉多发生重度或中度钙化 ,而AMI组梗死相关动脉则多数无钙化或仅有轻度钙化。结论 SAP患者CAC大多较为严重 ,而AMI患者多数钙化程度较轻 ,且大多发生于无或轻微钙化的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不能完全解释所有冠心病的病因。目前,对新的危险因素如胎球蛋白-A、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抵抗素等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提示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时,除了控制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外,应加强对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评价成年瓣膜病患者电子束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意义。208例42-75岁瓣膜病患者换瓣术前行电子束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进一步分析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发现,208例瓣膜病患者中无冠状动脉钙化者114例,造影证实无冠心病者109例,占95.6%(P<0.005),另5例合并冠心病,其中4例至少有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全组瓣膜病患者电子束CT检查既无冠状动脉钙化,临床又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共58例,造影证实仅1例有冠心病,占1.72%。结果表明,瓣膜病患者以电子束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阴性,并且无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者排除冠心病的准确性高于95.6%。从而认为电子束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阴性对排除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行电子束CT检查,可以大大减少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超高速CT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 2 0余年 ,冠状动脉疾病 (CAD)的影像学诊断有了长足发展。常用的临床技术一般均用于检查心脏形态、结构 ,或心功能检查 ,或针对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阻塞 ;现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素扫描及相应的负荷实验 ,常在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时才出现阳性变化。目前认为超高速CT(ultrafastCT ,UFCT)能够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钙化 (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 ,CAC)的数量 ,并作为预测CAD危险性的主要研究工具〔1 ,2〕。作为无创性检查的UFCT ,其优点为无创、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以及心电门控 ,可得到清晰的…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测定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冠脉)钙化积分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44例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及33例无冠心病(对照组)的老年人常规进行EBCT检查,分别计算各冠脉钙化积分及冠脉总钙化积分(TCS)。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血脂水平及高血压史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冠脉钙化积分中位数(25%~75%四分位数范围)在左前降支(LAD)〔(225,87.5~444)与(6,0~95),P<0.01〕、左回旋支(LCX)〔(83,9~176)与(1,0~47),P<0.01〕〕、右冠状动脉(RCA)〔(90.5,1.5~302.5)与(2,0~84),P<0.05〕及TCS〔(585,201.5~1156)与(75,0~425),P<0.01〕均非常显著地升高,但两组间左主干(LM)钙化积分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组23例(52.3%)患者TCS>556,而对照组仅为7例(21.2%)(χ2=7.650,P<0.01),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CS>556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2.3%与78.8%,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与55.3%。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EBCT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对于我国老年人正常冠脉钙化积分的参考范围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炎症时相反应蛋白,在预测正常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也可预测冠状动脉意外发生的危险性。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除了引起肾性骨病外 ,还与心血管钙化密切相关。我们对近期准备透析治疗的 5 2例尿毒症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状况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2年 8月~ 2 0 0 2年 10月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5 2例。其中男性 37例 ,女性 15例 ,年龄 19~ 80岁 ,平均 (4 7 36± 15 0 6 )岁 ,在准备透析治疗前患者均未服用影响钙、磷的药物。1.2 方法 1.2 .1 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的检测 (用化学发光测定iPTH ,正常参考值 7~ 5 3pg/ml) ,血钙低于 2 12mmol/L为低钙血症 ,血磷高于 1 4 5m…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钙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发现钙化即意味着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动脉硬化不一定都有钙化。通常钙化越严重,冠脉管腔狭窄程度也就越高。但有时二者却缺乏很好的相关性。现就冠脉钙化的发生机制,冠脉钙化及积分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冠脉钙化检测方法及积分,血管重构在严重的冠脉钙化却没有明显的管腔狭窄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快速多层螺旋电脑断层摄影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运用多排(16排)螺旋电脑断层摄影(MSCT)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情况,并探讨其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病例64例,分为2组:老年高血压组50例,年龄(76.1±6.5)岁;正常血压组14例,年龄(73.4±6.8)岁.所有50例病例行MSCT冠脉平扫,由CT软件计算得到AJ130和Volume2个冠脉钙化积分值.高血压组中44例进行MSCT冠脉增强扫描.所有病例行两侧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踝/肱指数(ABI)超声检查和清晨尿微量蛋白测定,并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PG)、血脂系列、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 除hsCRP、SBP、DBP外,两组年龄、性别、BMI、血脂系列、FPG、HOMA-IR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高血压组前降支(LAD)、左旋支(LCX)的钙化积分及冠脉钙化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MSCT冠脉增强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的老年高血压病例的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无冠脉狭窄的病例(P<0.05).冠脉狭窄≥50%组的冠脉钙化积分虽较冠脉狭窄<50%组有增高趋势,但无明显差别(P>0.05);双支及以上显著狭窄的老年高血压病例的冠脉钙化积分高于单支显著狭窄病例和无冠脉病变病例(P<0.05);(3)心脏彩超向心性肥厚组与离心性肥厚组的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P<0.05);老年高血压组中微量蛋白尿阳性组的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P<0.05);老年高血压组冠脉钙化积分与颈动脉分叉IMT、股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股动脉斑块积分及ABI显著相关(P<0.05).结论 MSCT是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进展的较好无创性方法,在老年人中有助于评估高血压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