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2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22篇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方法对B型主动脉夹层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收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将随机双盲法作为参考依据,选取42例患者入组研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覆膜支架介入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方法。结果覆膜支架介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应将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方法作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促进患者疾病的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探索不同临床情况下RDW的变化情况,探讨RDW值与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于首钢水钢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病历资料完整患者330例,其中,心力衰竭患者213例(Ⅱ级100例,Ⅲ级88例,Ⅳ级25例),心功能正常者117例(正常组)。对比不同心功能状态、住院频次患者RDW、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RDW正常者(174例)与RDW增高者(39例)死亡情况;分析RDW与BNP和LVEF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RDW、BNP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LVE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RDW、BNP水平逐渐升高,LVEF水平逐渐降低。住院次数>2次的心力衰竭患者RDW[(47.72±4.92)%]、 BNP [(4179.10±3742.16) pg/ml]水平显著高于住院次数为1~2次者[(46.23±3.92)%,(3229.69±3231.47)pg/ml],而LVEF值[(49.40±10.85)%]显著低于住院次数为1~2次者[(53.44±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13例心力衰竭患者中,RDW增高者死亡率(12.82%)明显高于RDW正常者(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DW值与BNP值呈正相关关系(r=0.542,P<0.01),RDW与LVEF值呈负相关关系(r=-0.536,P<0.01)。结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加重和住院次数的增加,RDW呈逐渐增高趋势;随着RDW值的增高,死亡率明显增加;RDW与BNP及LVEF值具有相关性。RDW值可以作为心功能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多种心脏标志物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回归方程。方法采用ELISA检测健康人群和冠状动脉不同钙化积分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脂联素(APN)、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GP)、骨桥蛋白(OPN)等9种标志物血清水平,并结合性别比和年龄进行统计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验证。结果各组间IL-10、PAPP-A、1,25-(OH)2D3、HIF-1α、IL-18、MGP、OPN等7种标志物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经对数转换的钙化积分(Ln P)=5.71+0.076×年龄+0.11×HIF-1α-0.50×PAPP-A-0.11×OPN,每组随机抽取6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验算,其钙化积分与实际钙化积分的误差率为0.45%~14.70%。结论多种心脏标志物在不同的钙化积分患者中表达不同,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结果可靠,有利于促进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操作,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护理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北京美高仪MGY—ABP1)监测7192例患者24h血压节律变化。以自昼每30min、夜晚每60min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次,时间从上午8:00~9:00至次日上午8:00~9:00。结果本组高血压患者的24h节律变化显示出双峰一谷的特点。结论动态血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真实和准确的24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全面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小RNA-25(miR-25)在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miR-25高表达H9c2细胞系,行缺氧/复氧损伤处理,real-time PCR检测miR-25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MGB1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明确miR-25的高表达对缺氧/复氧所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及HMGB1表达的影响。然后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5与HMGB1的靶向关系,并构建转染HMGB1 shRNA的H9c2稳定细胞系,行缺氧/复氧损伤处理,验证HMGB1是否参与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的调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表达miR-25组的H9c2细胞在缺氧/复氧诱导后HMGB1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下调,流式细胞术提示处于S期的细胞增多,G1期减少(P0.01)。双萤光素报告基因显示,转染miR-25 mimic+野生型HMGB1-3’UTR报告基因载体组萤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转染miR-25 inhibitor+野生型HMGB1-3’UTR和转染miR-25 mimic+突变型HMGB1-3’UTR报告基因载体组萤光素酶活性没有变化。转染HMGB1-shRNA的H9c2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下调,流式细胞术分析提示细胞凋亡减少,处于S期的细胞增多,G1期减少(P0.05)。结论:miR-25减少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期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HMGB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5岁。主因反复胸闷3年,加重1个月入院。胸痛特点:无明显诱因感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向左肩部放射,持续数秒,休息后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可缓解,多在体力活动下发生。曾多次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2型糖尿病史4年,给予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正常。入院查体:血压116/60mm Hg,肺部及心脏体查无特殊。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正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前降支中段局限性狭窄70%。经讨论结合患者有胸痛症状,决定对前降支病变进行血运重建。在进行PCI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立即给予阿托品、多巴胺提高心率及升高血压后,并立即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左、右冠状动脉未见夹层及血栓形成,TIMI血流2级。经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是前降支狭窄病变明显减轻至狭窄约20%。遂放弃继续PCI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1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检查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74例,单纯高血压病组(对照组)65例,均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均以非勺型为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非勺型占百分比(86.48%)高于单纯高血压组(76.46%),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收缩压晨峰值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有以下特点:①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明显,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大。②血压晨峰现象在夜间收缩压水平高及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明显的患者中可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维生素C处理体外培养的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以期进一步提高DFAT细胞的心肌分化效率。方法:用天花板贴壁培养法使大鼠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为DFAT细胞,并体外培养增殖至第3代,然后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或(和)乳鼠心脏细胞裂解液诱导DFAT细胞心肌分化。3周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FAT细胞的形态变化,用real-time 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DFAT细胞的心肌特异性标志物c Tn T、GATA-4及NKx2.5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脂肪细胞经天花板贴壁培养后形态转变为成纤维细胞样的DFAT细胞。DFAT细胞在普通培养条件下可自发表达少量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经乳鼠心脏细胞裂解液诱导后,DFAT细胞体积增大、变长,可见肌管样结构,c Tn T、GATA-4及NKx2.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普通培养的DFAT细胞显著升高。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DFAT细胞c Tn T、GATA-4及NKx2.5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未观察到自发性搏动细胞。结论:维生素C可促进DFAT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张彪  郑亚西 《重庆医学》2015,(25):3550-355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 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特点及其与心肌缺血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检查结果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74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对照组)65例,均采用24 h 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各时段舒张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24 h 和白昼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24 h 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与相应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分别为 r=0.409,P =0.000;r=-0.306,P =0.008;r=0.615,P =0.000);白昼 TIB 与相应的收缩压、脉压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17,P =0.000;r=0.402,P =0.001);夜间 TIB 与相应的收缩压、脉压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11,P =0.000;r=0.596,P =0.0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有脉压差大,夜间收缩压的水平较高,舒张压及24 h、白昼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的特点,并且与 TIB 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