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75例(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对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原因、部位进行统计,均取其分泌液或脓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原因为牙源性感染82.67%,外伤性感染6.67%,淋巴结炎感染2.67%,皮肤感染4.00%,其他感染4.00%;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部位为眶下间隙32.00%,颌下间隙25.33%、咬肌间隙13.33%、颊间隙10.67%、咽旁间隙8.00%、其他间隙10.67%;75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53株,真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为100.00%、68.75%、5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为100.00%、85.71%、71.43%;产气肠杆菌对头孢替坦、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性为100.00%、4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为86.36%、77.27%、72.73%;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均为5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为70.00%、60.00%、50.00%;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耐药性均为75.00%;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耐药性为100.00%、75.00%、75.00%。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原因、部位多样,且其脓液中病原菌种类复杂,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应据此合理选择,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在同步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确诊为食管鳞癌并行同步放化疗患者46例(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PD-1和s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和sPD-L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45,P=0.008);食管鳞癌组放化疗结束血清s PD-1和s PD-L1水平均高于放化疗前(P=0.026,P=0.003)。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血清s PD-L1水平高于放化疗前(P=0.018)。食管鳞癌组初始sPD-1和sPD-L1的表达水平均与性别、年龄、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食管鳞癌组初始s PD-L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S)差于低表达患者(P=0.046)。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 PD-1和s PD-L1水平较正常人表达升高,放化疗可上调sPD-1和sPD-L1的表达,sPD-L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联合输注在大失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失血患者96例,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独机采血小板组(A组)32例,单独冷沉淀组(B组)32例,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组(C组)32例。分别于输注前1 h、输注后24 h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测定,比较3组输注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输注后3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降低,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且C组变化幅度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相比,C组平均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失血患者采用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方式可有效帮助其缓解凝血障碍,并实现快速止血,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