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嵘  张晨禹  冯艳 《重庆医学》2017,(35):5015-5017
目的 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发生与室性心律失常及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143例确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心电图特征,按照有无伴随fQRS波将其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伴fQRS波组(A组)8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不伴fQRS波组(B组)62例,其中A组根据fQRS出现的导联数目分为在两个导联出现fQRS波组(M组,48例)、在两个以上导联出现fQRS波组(N组,33例).观察不同组别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有无fRQS波群患者梗死部位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0.4% vs.35.5%,17.3% vs.6.5%,P<0.05),且N组亦高于M组(87.9% vs.58.3%,27.2% vs.10.4%,P<0.05).A组下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3% vs.41.9%,P<0.05).结论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fQRS波群出现情况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及梗死部位相关,多导联出现fQRS波群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赵强  周立英  赖红梅  马丽  彭辉 《浙江医学》2016,38(4):241-244
目的探讨大剂量乙醇摄入对乙醛脱氢酶2(ALDH2)不同基因型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及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3只ALDH2基因敲除型(KO)和19只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4组:KO组11只,KO+乙醇(E)组12只,WT组9只,WT+E组10只,其中KO+E组及WT+E组经口灌胃大剂量乙醇[2g/(kg·d),连续8d],而KO组及WT组每日经口予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8d。所有小鼠均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4周后经超声诊断仪检测心功能,采用伊文蓝颜料测定心肌梗死面积,E LISA法测定心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后4周,KO组、KO+E组、WT组、WT+E组小鼠存活数量分别为7、8、7、7只,病死率分别为18.2%、33.3%、22.2%、30.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T组小鼠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高于KO组小鼠,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心肌梗死面积由大至小依次为:KO+E组>KO组>WT+E组>WT组,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心肌8-OHdG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KO+E组>KO组>WT+E组>WT组,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增强ALDH2表达可有效地拮抗大剂量乙醇摄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损害作用,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细胞DNA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CHD)患者71例,分为ACS组(29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CHD患者又分为单支(31例)、双支(22例)和多支(18例)病变组,并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hsCRP、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患者血清hsCRP[(5.13±5.85)mg/L比(7.72±6.16)mg/L比(9.83±6.84)mg/L]及HbA1c[(5.36±0.33)mmol/L比(6.48±1.63)mmol/L比(7.20±1.53)mmol/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与单支、双支血管病变组比较,多支血管病变的hsCRP[(6.62±6.44)mg/L比(9.52±6.91)mg/L比(10.63±7.56)mg/L]及HbA1c[(6.42±1.68)mmol/L比(6.82±4.62)mmol/L比(7.17±1.86)mmol/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HbA1c水平升高明显,冠脉病变越重其水平越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HbA1c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脉病变程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维、哈族患者治疗前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首次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维族(191例)、哈族(184例)患者测定其LDL-C浓度,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8-12个月,住院后再次测定LDL-C浓度,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维、哈两族冠心病患者 LDL-C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且维族冠心病患者较哈族LDL-C [(2.21±0.17)mmol/L比(2.74±0.13)mmol/L]水平降低得更显著(t=3.141,P<0.01)。结论:维族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脂的疗效显著好于哈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入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桡动脉入路,对照组行股动脉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和长度、手术时间、所用造影剂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成功率为95.5%.两组患者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和长度、手术时间、所用造影剂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腰背部疼痛、失眼、尿潴留、烦躁、术侧肢体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挠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护理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护理交接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管理措施.以人性化护理为导向,通过对交接班规章制度的管理,提高交接班质量,使护士认识到交接班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的交接班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对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β3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2,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联合变异与单纯腹型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代谢综合征159例,单纯腹型肥胖78例和正常人基因型106例,同时测定相关的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rp64Arg多态和Pro12Ala多态及两基因的联合变异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3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3受体Trp64Arg多态和PPARγ2的Pro12Ala多态及两基因的联合变异与哈萨克族人群腹型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随着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炎症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大量研究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有关,而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是炎症的一种非特异但敏感的生物学指标。根据美国和欧洲前瞻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可作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个预报因子。笔者试图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hs—CRP探讨在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患者中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对其发病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1 006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MI病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合并高血压组及未合并高血压组。将1 d以6 h及2 h为单位分为4、12个时间段,分别比较两组在各个时间段的发病例数及组间差异。结果 倾向评分匹配(PSM)后两组在0:00—5:59、6:00—11:59、12:00—17:59和18:00—23:59这4个时间段发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45、0.035、0.016);将时间以2 h为单位进一步细分为12个时间段后,合并高血压组发病时间的清晨高峰为10:00—11:59(P=0.004),且在凌晨2:00—3:59时出现了另一个高峰(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AMI合并高血压较未合并高血压相比,清晨时间段(6:00—11:59)发病的风险增加(OR,1.440;95%CI,1.089~1.904;P=0.011)。结论 高血压影响AMI的发病昼夜节律及发病高峰时间,并且是AMI在清晨高峰时间段(6:00—11:59)发病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