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2例,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84例和经股动脉组88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AMI患者PCI术前术后的心理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SAS、SDS积分无显著差异,PCI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SAS、SDS积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同时,PCI术后1个月、6个月时,经桡动脉PCI组较经股动脉PCI组SAS、SDS积分进一步减低(P〈0.05)。经统计学分析证实不同手术入径对AMI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直接PCI治疗AMI患者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显著改善减少"无复流"发生率,可明显改善血流,改善心肌灌注,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对于STEAMI溶栓失败行补救PCI这部分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辅助急诊补救性PCI治疗STEAMI,观察其对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144-14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冠心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给予血府逐瘀汤(桃仁20g,红花、牛膝、生地各15g,川芎、当归各12g,赤芍、枳壳、桔梗各9g,柴胡、甘草各6g)+常规西医方案治疗,血府逐瘀汤1剂/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仅给予单纯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和TG、TC、LDL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联合介入治疗对于改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水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根据是否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年龄≥75岁的198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栓抽吸导管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和介入资料,以及术后心肌生化标记物、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随访期间(平均随访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 血栓抽吸导管组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及住院期间临床指标(MBG、cTFC、CK-MB、无或慢血流比例)均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两组比较未显示统计学差异.随访平均时间(13.1±5.8)个月,抽吸导管组心源性死亡率、心脏原因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抽吸导管可进一步改善STEMI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组织灌注,减少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前状态特点及其对患者长期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356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清Hcy水平将其分为高Hcy组(n=120)和Hcy正常组(n=236),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栓前状态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3.7%(120/356)CHD患者为高Hcy血症。高Hcy组凝血因子Ⅱ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节蛋白(TM)、P-选择素(GMP-140)、内皮素1(ET-1)水平均明显高于Hcy正常组,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低于Hcy正常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相关指标后血清Hcy水平与F1+2、TM存在正相关关系,与vwF、AT-Ⅲ存在负相关关系(P均〈0.05)。高Hcy组急性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急性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比例明显高于Hcy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血清Hcy水平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影响血栓性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Hcy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存在促凝指标升高,抗凝指标降低的特点,血清Hcy水平增高是血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的高危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唐山工人医院诊治并符合条件的连续的4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92例,女性194例,平均年龄(61.4±13. 2)岁。在出院前一天抽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回顾冠状动脉造影,采用SYNTAX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本研究进行前瞻性随访,起点事件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31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胆红素与SYNTAX评分之间的关系。生存率估算应用Kaplan-Meier法,两条生存曲线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血清总胆红素与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年龄、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红素为中高SYNTAX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低胆红素组有38例发生MACE,高胆红素组有25例发生MACE。两组之间无MACE生存曲线存在显著差异(χ2=4.785,P=0.0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年龄、总胆红素和SYNTAX评分为影响MACE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胆红素是影响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环境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本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2 178例,所有患者均经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冠心病患者治疗阶段服用阿托伐他汀所起到的抗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收冠心病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胆固醇、血浆白细胞介素-18、超敏C应蛋白、并发症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进行检测和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测试结果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试结果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IL-18和hs-CR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L-18和hs-CRP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患者脑卒中、心力衰竭、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达到抗炎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进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2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之外加入心理干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一个月之后将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进行对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被公认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传统经股动脉途径急诊PCI是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但容易出现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等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同时在拔管前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存在强化抗凝的空白期,可能对临床疗效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