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艾滋病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通过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排除了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潜在性因素等)。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2021年3月—2022年6月从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收集3 131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用抗-HDV IgG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全部血清标本。对抗-HDV IgG阳性标本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RT-PCR)法检测HDV RNA。对HDV RNA阳性标本的nRT-PCR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确定HDV基因型。分析抗-HDV IgG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3 131例慢性HBV感染者的抗-HDV IgG阳性率为0.70%(22/3 131),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和湖南省慢性HBV感染者的抗-HDV IgG阳性率分别为1.81%(16/886)、0.88%(2/226)、0.28%(2/708)和1.00%(2/20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慢性HBV感染者抗-HDV 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北京市(P=0.004),其余地区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药改善艾滋病患者血CD4细胞水平变化。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将85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三组,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半年后患者血CD4细胞变化。结果CD4细胞在中药组治疗前为(203.3±223.8)个/mm3,治疗后为(263.3±261.3)个/mm3;中西药组治疗前为(233.4±180.0)个/mm3,治疗后为(330.4±223.4)个/mm3;西药组治疗前为(116.0±183.3)个/mm3,治疗后(140.1±177.3)个/mm3。结论中药组和中西药组都能明显提高患者CD4细胞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机体CD4细胞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2例HBeAg阴性HCC患者的性别、年龄、生化学指标、HBV DNA载量、免疫学状态以及服药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2例HBeAg阴性HCC患者的血清HBV DNA分布:<103拷贝/ml者18例(34.63%),103~105拷贝/ml者22例(42.30%),>105拷贝/ml者12例(23.07%)。血清HBV DNA载量愈高的患者肝损伤愈重。抗-HBe (-)/抗-HBe(+)和抗-HBs(-)/抗-HBs(+)不同血清HBV DNA的分布无相关性,HCC的发生与抗-HBe和抗-HBs是否出现无关。经抗病毒药物治疗的HCC发生例数显著低于未使用过药物者,提示抗病毒药物能降低或延缓HCC的发生。结论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有重症化和肝硬化病理基础、年龄偏大的患者,其HBeAg转阴可能是在药物作用下实现的自然血清学转换伴HBV DNA水平下降至正常,甚至有患者出现HBSAg阴转;也可能是病毒发生变异所致;此两类患者均应警惕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建刚 《肝脏》2016,(4):302-303
<正>目前我国有600万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对于这类患者需要不需要治疗,什么时候为最佳干预时机,各类文献报道不一,处理意见不同,标准不一,给临床医生带来不少困惑,也成为临床经常争论的话题,现综合各类报道及自身治疗经验,就这类病人如何处理给出一些探讨性意见。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患者的基线ALT水平是抗病毒应答最重要的预测因素。HBV感染者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抗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eAg(+)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调取我院156例HBeAg(-)和HBeAg(+)慢性乙型肝炎近年住院病例资料,分成HBeAg(-)和HBeAg(+)两组,各组均为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eAg(-)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P<0.05),HBeAg(+)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更应高度重视HBeAg(-)慢性乙型肝炎,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患者,应尽快将其血清HBVDNA含量降至正常,以免进展成更严重的肝脏疾患肝硬化,甚至肝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保肝、抗病毒、支持对症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As2O3 10 mg,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每2周为1个疗程,间隔2周进行下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结束复查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观察结束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分别为0.0%、19.2%(P=0.0376)和22.8%、53.8%(P=0.008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和稳定率分别为31.8%和65.4%(P=0.0291)。结论 As2O3治疗晚期PLC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于肝功能差且无法耐受其他治疗的PLC患者,As2O3仍不失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8例)和病死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存活组和病死组患者肺部感染、住院时间、上消化道出血,ALB、Cr、CRP和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Cr≥170μmol/L、CRP≥35.0 mg/L及PCT≥2μg/L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高,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Cr≥170μmol/L、CRP≥35.0 mg/L和PCT≥2μg/L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科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性休克患者,就其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基础疾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临床转归等与同期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入组的96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占46.8%(45/96),其次为腹腔感染[32.4%(31/96)]。96例患者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者21例(21.9%)共2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78.3%(18/23),革兰阳性球菌为21.7%(5/23)。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年龄、糖尿病、住院时间、ALB、CRP和PCT等与同期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324、P < 0.001,χ2 = 16.146,P < 0.001,χ2 = 30.007、P < 0.001,χ2 = 26.984、P < 0.001,χ2 = 88.821、P < 0.001,χ2 = 96.028、P < 0.001)。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39.6%,显著高于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肝硬化患者(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070,P < 0.001)。 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病原微生物、感染部位、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相关;ALB、CRP和PCT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敏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