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26例,在ICU床旁采用超声引导下行PDT。术前采用超声进行检查,明确气管位置、周围组织及血管情况,确定穿刺部位及深度,指导术前气管导管退管。术中实时超声引导,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超声确认气管切开套管位置,筛查排除气胸等相关并发症。观察操作时间(从皮肤穿刺到成功置入气管套管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率;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出血量、血管/甲状腺损伤、气管后壁损伤、皮下气肿、气胸、低氧血症发生率等。结果126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操作成功,一针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未发生气管插管意外脱管。操作时间5~12 min,平均操作时间7.5 min。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严重低氧血症、血管/甲状腺损伤、气管后壁损伤、皮下气肿及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行床旁实时超声引导下行PDT,提高了手术的可视性、操作性和安全性,提高PDT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正>近年来,介入治疗逐步成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重要手段之一,为抢救危重症患者创造新的机会和可能,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与内科治疗、外科手术并列的第三种救治方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多数存在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需要大量药物或仪器设备进行强力的生命支持,而且转运途中及介入治疗过程中风险极高,意外事件发生率高,如此种种因素限制了介入治疗在危重症病人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撤机成功拔除人工气道(包括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导管,本文统称拔管)失败原因的认识。方法:对2008-01-2010-12我院ICU病房31例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撤机试验后拔管失败的38例次患者其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8例次拔管失败的原因有:气道保护能力、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障碍23例次(60.5%);呼吸肌功能因素6例次(15.8%);气道部分阻塞、狭窄5例次(13.2%);心功能不全3例次(7.9%);鼻腔大出血1例次(2.6%)。结论:拔管失败的原因与撤机失败的原因不同。拔管失败的原因多见于患者气道保护能力差、不能咳痰或上气道梗阻,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在通过撤机试验准备拔管前需仔细评估患者气道保护能力、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气道通畅情况及其他因素,以提高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进行血清NSE检测和BIS监测,根据脑出血后90 d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为神经预后良好组(定义为GOS 4~5分)和神经预后不良组(定义为GOS 1~3分),比较分析组间NSE和BIS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SE、BIS以及两者联合预测神经预后的效能。结果:共126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入选本研究,脑出血后90 d神经功能评估为神经预后不良者有32例(25.4%)。神经预后不良组NSE水平明显高于神经预后良好组[28(13.7,50.4) ng/mL vs. 13.5 (9.6,18.5) ng/mL],而BIS水平明显低于神经预后良好组[32(25.2,45) vs. 55 (48,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SE及BIS预测神经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768(0.685,0.839)和0.866(0.793,0.920),截断值分别为21.7 ng/mL和47;两者联合预测神经不良预后的AUC为0.927(0.867,0.966),明显高于单一指标( P<0.05)。 结论:早期监测NSE和BIS能有效预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神经预后,两者联合后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6.
7.
8.
9.
患者,男,38岁,因突发神志不清1h于2011年5月20日入院。正值夏天,患者于1 h前在室外工作期间突发神志不清,120医师在现场行气管插管及补液治疗,急诊收入ICU抢救治疗。入院体格检查:体温42.0℃,脉搏130次/min,血压78/39 mmHg,SpO299%。昏迷状态,GCS评分3分(E1V1M1),带入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自主呼吸存在,全身皮肤灼热,双瞳孔圆形等大,直径约2 mm,对光反射消失。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心率13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血清胱抑素C(sCysC)在成人重症患者中预测急性肾损伤(AKI)诊断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入住广东省人民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患者198例.以KDIGO标准为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AKI组和AKI组(包括轻症AKI组和重症AKI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uNAG、sCysC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G)评价2种生物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KI的诊断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 198例重型患者中有51例发生AKI,AKI发生率为25.8%.(2)AKI组患者uNAG、s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 19例患者发展为重症AKI(9.6%),重症AKI组uNAG、s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和轻症AK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 uNAG、sCysC单独及联合预测AKI的AUC分别为0.743、0.716、0.781,预测重症AKI的AUC分别为0.893、0.891、0.929,联合标志物预测AKI及重症AKI的AUC均高于单独标志物.(4)整个研究队列中,住院病死率为7.1%,AKI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AKI组(P<0.01).uNAG联合sCysC预测AKI患者住院死亡的AUC为0.947,高于单一标志物(uNAG为0.905、sCysC为0.861).结论 uNAG和sCysC是预测重症患者发生AKI及预后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更好地预测重症患者发生AKI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