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刷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EB患者(EB组),1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CVA组),26例其它病因咳嗽患者(其它病因组)和13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诱导痰、支气管刷检洗涤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的检测。结果EB及CVA组各标本中EOS的比例较其它病因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在EB及CVA组,支气管刷检洗涤液中EOS的比例显著高于诱导痰和BALF(P均〈0.叭);支气管刷检EOS计数诊断EB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71.9%、66.7%和100%。结论经纤支镜支气管刷检EOS计数在EB的诊断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Gax基因对低氧性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s)增殖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Gax基因调节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作用与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大鼠肺动脉,用酶消化法获取PAECs并进行原代培养;PAECs分4组:未转染常氧对照组(常氧组)、未转染低氧处理组(低氧组)、Ad—SGal转染再行低氧处理组(Ad—SGal+低氧组)、Ad—Gax转染再行低氧处理组(Ad—Gax+低氧组)。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2.5%O2)1h、3h、6h和12h各时相点,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PAECs增殖;使用RT—PCR和Wea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PAECs中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PAECs的3H-TdR掺入量:与常氧组同时相点比较,低氧组和Ad—pGaJ+低氧组均显著升高(P均〈0.01),在低氧6h达最大值;Ad.Gax+低氧组与常氧组同时相点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1),但与低氧组比较却均明显降低(P〈0.01、P〈0.05),到低氧6h降幅最大;②在低氧处理6h,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和Ad—BGal+低氧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与低氧组或Ad—BGal+低氧组比较,Ad—Gax+低氧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皆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低氧早期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加速,而此时增强Gax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随着低氧时间的不断延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而此时增强内皮细胞中Gax基因表达却又促进细胞增殖,以此来维持细胞的数量。结论Gax基因对维持内皮细胞数量的稳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增强Gax基因的表达能下调低氧诱导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这可能与Gax基因抑制低氧性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的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COPD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2L/min)。对照组单纯采用低流量吸氧(2L/min)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同期采用6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6MWD/m)及生活质量评分(St Georae's respiratory questionaire,SGRQ)。结果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FEV1/FVC%)、同期采用6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效抗胆碱药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呼吸困难及肺功能,优于单纯低流量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辽宁省金秋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正常的呼吸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BAL。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8% vs 63.4%,P<0.05)。治疗3d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 BAL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降低老年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肺动脉血栓负荷的相关性。方法 顺次选取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首次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69例。采用Mastora评分系统获得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PAOI>21.3%提示预后不良风险增加);CT影像测得右(RV)及左(LV)心室短轴直径,计算两者比值(RV/LV>0.9提示右心功能不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结果 血浆DD浓度中位值为765μg/L(95%CI:750~1205μg/L),PAOI中位值为16.77%(95%CI:16.49%~23.26%)。血浆DD水平与整体肺动脉PAOI呈正相关(r=0.417,P=0.000)。PAOI>21.3%患者的血浆DD浓度(993μg/L)高于PAOI≤21.3%的患者(66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1,P=0.003)。血浆DD水平与RV/LV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2,P=0.024)。RV/LV>0.9患者的血浆DD浓度(880μg/L)高于RV/LV≤0.9的患者(634μg/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0,P=0.038)。整体肺动脉PAOI与RV/LV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01)。血浆DD水平与PTE发病时间呈负相关(r=-0.407,P=0.000);PAOI与发病时间无相关性(r=-0.140,P=0.245)。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其DD水平(727μg/L)和PAOI(14.84%)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792.5μg/L,20.9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80,P=0.857;Z=-1.382,P=0.167)。规范抗凝3个月后,DD和PAOI水平均显著下降(Z=-6.976,P=0.000;Z=-7.009,P=0.000),二者具有相关性(r=0.609,P=0.000)。结论 (1)DD水平与CTPA肺动脉新鲜血栓负荷和RV/LV呈正相关,有助于急性PTE患者临床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2)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急性PTE患者的DD和PAO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老年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特点、转归和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入选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MPA患者191例。按年龄分为两组:≥65岁组和<65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对预后及生存的影响。对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65岁组以弥漫性肺泡出血(DAH)更为多见(P=0.004);≥65岁组则以肺间充质病变常见(P=0.016);≥65岁组患肾功能衰竭者明显多于<65岁组(P=0.033);≥65岁组C?反应蛋白(CRP;P=0.017)水平更高。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发现两组之间的生存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0.462,P=0.001)。行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04,P=0.002)、白细胞(HR:0.65,P=0.000)、CRP(HR:1.01,P=0.006)、肌酐(HR:1.00,P=0.006)、尿素氮(HR:1.03,P=0.002)、肺部感染(HR:5.57,P=0.000)、DAH(HR:2.11,P=0.007)和BVAS评分(HR:1.12,P=0.000)与发生死亡相关。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只有年龄(HR:1.02,P=0.003)、肺部感染(HR:3.79,P=0.040)、DAH(HR:5.02,P=0.004)和BVAS评分(HR:1.10,P=0.000)是发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 MPA好发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高龄患者生存时间会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以外周血和受累脏器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伴有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以呼吸系统受累(如哮喘)最为常见。影像学表现为肺部非固定性斑片状浸润影、磨玻璃影、实变、结节、胸腔积液等,也可出现肺间充质改变。该病在成年人中常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临床研究分析发现老年患者有更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老年患者EGPA的临床特征进行文献复习,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临床特点、多导睡眠监测(PSG)特点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情况差异。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睡眠呼吸监测中心经PsG诊断为OSAHS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0~44岁)89例、中年组(45~59岁)72例及老年组(≥60岁)59例,收集临床资料、调查问卷、嗜睡评分及PSG资料。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的154例OSAHS患者进行6个月、9个月及1年的随访,共有129例患者接受CPAP治疗。结果老年组患者与青年组患者相比夜间深睡眠比值降低(P〈0.05),Epworth嗜睡评分更高(P〈O.01)。老年组患者AHI低于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青年组患者(P〈0.05),但夜间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较重(P〈0.05)。老年组患者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比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在使用CPAP治疗的第6个月、9个月及1年时,仍能保持较好依从性的老年组患者分别为90%,86%和82%,中年组为89%,87%和79%,在青年组为87%,74%和69%。老年组患者接受CPAP治疗的依从性较好(P〈0.05)。结论老年组患者日间临床表现更重、睡眠质量更差,接受CPAP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受损与夜间低氧缺氧的关系。方法对排除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16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夜间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和肺功能检测。进行年龄及体质量指数匹配后,按COPD肺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缺氧、中度缺氧、重度缺氧组。比较各组间夜间缺氧的严重程度。结果各组间在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夜间平均脉搏、每小时脉搏上升6次的次数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残气容积、残气容积与肺总量比值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COPD患者夜问缺氧的严重程度与肺功能受损的程度明显相关,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