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396篇
内科学   2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4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在全球的患病率日益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目前老龄人群中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类脂质伴侣家族,是联结肥胖、糖尿病与血管疾病的关键炎症分子,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FABP家族成员在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作为干预靶点的治疗价值以及成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以FABP为代表的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药物研发提供证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背景放松疗法可减轻成人哮喘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降低哮喘发作次数,但缺乏对于哮喘儿童作用的评估数据.目的探讨放松疗法对学龄哮喘患儿的焦虑、抑郁和咳嗽、气喘等症状的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和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象2001-01/2004-01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就诊的1 438名哮喘患儿中筛选出符合标准578例,再随机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31例,对照组33例.干预在两组药物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实验组每晚睡前给予放松治疗,持续4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儿的焦虑、抑郁症状,治疗期间评估哮喘症状、记录计算哮喘控制参数.主要观察指标焦虑和抑郁评分,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记分、无哮喘症状的天数、哮喘发作与加重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在治疗结束时均明显降低(P均<0.01),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均<0.01).日间哮喘症状记分,夜间哮喘症状记分,无哮喘症状的天数比率,≥1次哮喘发作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放松疗法可以减轻学龄哮喘患儿的不良情绪反应,并改善多项哮喘控制参数,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孤束核捣毁术后艾灸"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一氧化氮(NO)与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在艾灸保护胃黏膜损伤的神经通路中孤束核所起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艾灸+模型组(C组)、艾灸+模型+孤束核损毁组(D组),每组12只,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并用阿司匹林混悬液连续灌胃3d维持损伤(A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采用ELISA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相关因子TNF-α、NO含量,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保护蛋白HSP70的含量。结果:B组胃黏膜出现明显损伤,表明采用无水乙醇灌胃及阿司匹林悬浊液灌胃法造模成功(P0.05);C、D组UI指数较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P0.05),D组UI指数较C组高(P0.01)。C、D组胃黏膜组织中TNF-α含量较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NO含量均有上升(P0.05,P0.01);D组胃黏膜组织中TNF-α含量较C组高,而NO含量较C组低(P0.01)。胃黏膜保护蛋白HSP70的表达C、D组较B组均有明显上升(P0.01),同时D组的表达较C组低(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性调节作用,而孤束核损毁后其保护效应受到明显抑制,证明对大鼠足三里穴进行温和灸后产生胃黏膜保护机制非常重要的传导中枢是孤束核。  相似文献   
4.
吲哚美辛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生  姜德咏  丁建光  吴荣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126-4127,i006
背景:一些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凋亡相关的疾病均与炎症刺激有关。目的:探讨用吲哚美辛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设计:随机对照、单盲法的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实验中心进行,胎儿标本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妇产科。干预: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0,200,400,600umol/L的吲哚美辛作用24h;600umol/L作用6,12,24后用透射电镜定性观察凋亡细胞,并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凋亡RPE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经200,400,600umol/L吲哚美辛作用24h后RPE细胞凋亡数为(2.7000&;#177;1.3375),(5.1000&;#177;1.3703),(6.8000&;#177;1.6865),与对照组(0.2000&;#177;0.421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624,9.062,12.206,P&;lt;0.01),随着吲哚美辛浓度的增加,RPE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多;600p,mol/L吲哚美辛作用12,24h后RPE细胞凋亡数为(4.4000&;#177;0.8433),(6.4000&;#177;1.2649),与对照组(0.2000&;#177;0.421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8.617,13.274,P&;lt;0.01)。结论:吲哚美辛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胚胎RPE细胞的凋亡,并且RPE细胞的凋亡呈现出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轻、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和锌水平的测定.探讨各指标水平与抑郁症患者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2003-04/10河南省精神病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33例作为抑郁组观察对象。选择同期心身健康的洛阳荣康医院的职工23人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早晨6:30~7:30之间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同时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锌水平。于入组时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24分为重型抑郁症,总分〈24分为轻型抑郁症。分析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锌水平的关系。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组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均采集到血样测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抑郁症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90&;#177;5.63).(13.57&;#177;7.63)ng/L,(618&;#177;5.68)mg/L;(5.95&;#177;3.66).(12.87&;#177;5.34)ng/L.(2.50&;#177;1.44)mg/L;P〈0.05]。②抑郁症组血清和锌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1.88&;#177;2.37).(13.60&;#177;1.90)μmol/L.P〈0.05]。③抑郁症血清锌与汉密顿抑郁量表中迟缓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351.P〈0.05)。④轻、重型抑郁症患者之间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和锌水平5项指标差异元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及锌水平降低可能是抑郁症患者非特异性表现.在抑郁症组女性患者血清和锌水平显著低于男性.也可能提示性别对抑郁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龚浩  周胜华  胡威  彭宇镇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3):390-391,39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预防阵发房颤复发的疗效及对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将52例阵发房颤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A组口服依那普利加胺碘酮,B组单服胺碘酮,随访6个月,每3个月作1次心电图(ECG)检测Pd及统计房颤发作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Pd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的Pd值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两组病例的Pd值均进一步降低,A组下降程度较B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后3个月两组病例平均每人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与前3个月相比均明显减少(P<0.01),A组减少程度较B组明显,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那普利可能有预防阵发房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精神康复理念融入临床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精神康复的理念和方法是精神科整体护理程序的重要内容和特色。文章介绍了精神康复的概念、目前的现状及院内康复的措施,以及将其融入到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脊柱畸形除了限制骨骼生长和肺的发育以外,对患者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外观不满意。Raso等[1]的研究表明剃刀背、双肩不等高和腰线不对称三个方面占据了对身体外观畸形关注度75%的内容。外观畸形常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会心理压力和精神焦虑,也是这类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整体平衡的一部分,躯干倾斜、后凸畸形、剃刀背和双肩不等高是临床上评价脊柱畸形治疗是否满意的重要指标。笔者就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肩部平衡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选取年龄10~18岁,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右胸弯且Cobb角<8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固定融合上端椎在T4或T4以下,随访时间2年以上的患者,排除翻修手术和截骨手术患者。术前根据Lenke分型判断上胸弯是否为结构性,分成结构性上胸弯组和非结构性上胸弯组,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外观肩部平衡以及影像学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共有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14.4岁,随访时间24~62个月,平均36.4个月,其中结构性上胸弯组17例,非结构性上胸弯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上胸弯均能自发性矫正,末次随访时,上胸弯Cobb角平均由27.9°减小至19.4°,T1倾斜角由-0.21°增加至4.7°,第一肋倾斜角(FRT)由0.4°增加至3.7°,锁骨角(CA)由-1.5°增加至0.8°,双肩高度差(CSH)由-13.0mm增加至5.2mm,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倾斜角的改变(术后T1倾斜角-术前T1倾斜角)与CSH变化(术后CSH-术前CSH)有较强相关性(r=0.624,P=0.000),术后主胸弯的矫正率和FRT与CSH变化为中等程度相关(r=0.437,0.345,P=0.007,0.006),术前主胸弯Cobb角与CSH变化为弱相关(r=0.262,P=0.040)。上胸弯Cobb角及柔韧性、主胸弯柔韧性、T1倾斜角等参数与CSH变化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AIS患者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上胸弯在主胸弯矫正以后均有自发性矫正现象,但T1倾斜角、第一肋倾斜角和双肩高度差均会增加。右胸弯患者左肩被抬高的程度与T1倾斜角增加的程度、主胸弯的矫正率及术后第一肋倾斜角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于1982年由Harms[1]首先介绍并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该技术通过切除一侧关节突关节,从椎间孔进入椎间盘,减压完成后在椎间放置结构性支撑物,来恢复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及促进植骨融合。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鄄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相比,TLIF能够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因而得到了脊柱外科医生的青睐。然而,传统TLIF仍然存在开放腰椎后路手术类似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良TLIF,使之成为成一种疗效好、恢复快和费用低的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