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6篇
  免费   2192篇
  国内免费   1131篇
耳鼻咽喉   308篇
儿科学   345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249篇
口腔科学   522篇
临床医学   2879篇
内科学   1766篇
皮肤病学   178篇
神经病学   367篇
特种医学   835篇
外科学   2271篇
综合类   621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589篇
眼科学   196篇
药学   2858篇
  26篇
中国医学   1933篇
肿瘤学   93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589篇
  2021年   854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843篇
  2014年   1124篇
  2013年   1391篇
  2012年   2114篇
  2011年   2147篇
  2010年   2072篇
  2009年   1868篇
  2008年   1841篇
  2007年   1783篇
  2006年   1673篇
  2005年   1225篇
  2004年   851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使用ExacTrac与OBI系统对颅内肿瘤进行图像引导放疗,并用锥形束CT(CBCT)验证ExacTrac系统移床修正后的结果,评估ExacTrac系统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颅脑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利用三维激光系统摆位,用ExacTrac系统拍摄两幅交叉的X线图像,得到三维平移误差X(左右)、Y(进出)、Z(升降)和对应的旋转误差Rx、Ry、Rz,进行六维移床修正后,再使用ExacTrac系统验证修正后的位置并在加速器上进行CBCT扫描.记录ExacTrac修正前、后以及CBCT的摆位误差并统计分析.结果 ExacTrac系统修正前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38±1.38)mm、(0.30±1.37)mm、(-0.55±1.12)mm,修正后的误差为(0.02±0.31)mm、(0.01±0.25)mm、(-0.03±0.27)mm,其对应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18±1.08)°、(0.35±1.60)°、(0.21±1.11).和(0.06±0.19)°、(0.01±0.23)°、(-0.03±0.30)°,修正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验证ExacTrac修正后的误差为(0.26±0.59)mm、(-0.42±0.55)mm、(0.22±0.53)mm,均不超过±1 mm.结论 ExacTrac系统配合六维床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是一种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可靠的图像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比较雷公藤柱层析中段和末段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评价中段和末段组分的毒性强弱和毒性物质基础,初步探讨中段和末段组分中成分与毒性的关系。方法:HPLC法测定中段和末段组分中6个有效成分(毒性成分)的含量。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_(50))。SD大鼠单次灌胃中段和末段组分,观察急性肝损伤情况。给药后48 h眼眶采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肝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法)检测中段和末段组分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中段和末段组分中所测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LD_(50)分别为297.551、558.578 mg·kg~(-1)。大鼠灌胃后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性肝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段组分的高、低剂量组和末段组分的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活性(P0.01),明显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P0.01)。结论:雷公藤柱层析中段组分毒性强于末段组分,毒性物质基础以二萜、生物碱类为主,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肝损伤,毒性成分与毒性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维普资讯、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出自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8年7月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根据系统评价标准依次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研究,共11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在降低HAMD评分、提高QLOIE-31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癫痫发作频次改善率效应值合并量OR=3.53,95%CI(1.73,7.17),Z=3.48(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安全性效应值合并量OR=0.59,95%CI(0.35,0.98),Z=2.0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足疗程治疗癫痫伴抑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临床安全性良好,但因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有限,上述结论尚待高质量的RCT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活体大蒜(garlic)及离体蒜苗(garlic sprout)挥发物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化感效应,探索大蒜挥发性物质对连作当归存在的化感效应,为当归大蒜间作模式缓解连作当归胁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对当归各生长指标及叶片保护酶系统的测定分析,讨论当归在活体大蒜及离体蒜苗挥发物的影响作用下对连作胁迫、无连作胁迫环境的适应性及抗性生长发育机制。结果:整体分析,连作胁迫条件下离体蒜苗对当归幼苗化感效应处理(DC2)下的当归生长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较当归单作(CK1)整体提高17. 51%,48. 34%;连作茬口种植活体蒜苗与当归间作处理(LC2)下的当归生长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较当归单作(CK2)整体提高16. 63%,36. 65%;即离体蒜苗挥发物较活体大蒜缓解当归连作胁迫作用更显著。结论:无论有无连作障碍胁迫,适当浓度的活体大蒜及离体蒜苗挥发物对当归生长指标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其化感促进作用在有连作胁迫条件下表现更显著,因而间作大蒜对当归连作障碍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检查已发展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作为未来医疗工作者的医学生,学好影像学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影像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效果并不尽人意。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影像学知识,是值得每位任教老师深思的问题。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并针对中医院校医学生西医知识相对薄弱,课时少这一特点,认为PBL联合CBL教学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影像知识,并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5通过抑制长链非编码RNA-PCAT12(lncRNA-PCAT12)抑制胃癌(GC)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价值。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SNU-1 细胞分为四组,A组,B组与C组加入0.03,0.06,0.09 μmol/L Rg5处理,对照组加入5% DMSO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实时定量PCR检测lncRNA-PCAT12表达。结果:处理后24、48、72 h,对照组中lncRNA-PCAT12表达水平和癌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各实验组(P<0.05),C组均低于B组与A组(P<0.05)。实验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C组比B组与A组高(P<0.05)。转染48 h后,实验各组细胞迁移距离都小于对照组(P<0.05),而C组小于其他两个实验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5能通过抑制lncRNA-PCAT12的表达,且高浓度的效果更显著,可通过抑制GC细胞增殖与迁移,促进其凋亡,从而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块型乳腺导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合理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导管癌患者177例.评价指标包括临床(年龄、肿瘤T分期、WHO分级)、病理分子分型、MRI特点(大小、位置、ADC值、动态增强曲线)等参数,并根据病理结果 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A组),阴性组(B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P<0.05.结果 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T分期更高(χ2=45.14,P=0.000)、病理学分级高(χ2=138.67,P=0.000)、位置以外上象限为主,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ADC值、年龄、动态增强曲线、病理分子分型等方面,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块型乳腺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病理学分级、肿块在乳腺的位置有关(χ2=17.66,P=0.004),且肿瘤T分期≥2、WHO分级≥Ⅱb级、肿块位于中央区及全乳癌者是乳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