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X受体β(LXRβ)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选择2018年1-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510例,其中T2DM 128例(T2DM组),对照者382例(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测量腰臀比,计算体重指数(BM...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种类、慢性共病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原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老年病研究中心保障的918例干休高龄老年患者病历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慢性病检出情况等,筛选出25种慢性疾病,对慢性病类型及慢性共病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种慢性病中患病率最高的前5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75.97%)、脑血管病(61.76%)、冠心病(51.52%)、骨关节病(38.34%)及心功能不全(38.24%)。90.30%的高龄老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平均慢性共病为(5.79±2.84)种。将慢性病两两组合成疾病对,特定疾病对的实际共同患病率较理论患病率高,高血压与脑血管病(OR=2.86,95%CI 2.12~3.92;P 0.01)、高血压病与冠心病(OR=6.67,95%CI 4.66~9.54;P 0.01)、冠心病与心功能不全(OR=27.20,95%CI 18.01~41.07;P 0.01)。结论高龄老年人群慢性病检出率较高,且慢性病共病检出率较高,多种慢性病存在相关关系。干预共病行为危险因素,可以改善高龄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T3综合征(LT3S)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04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甲状腺功能情况,排除甲亢、亚临床甲亢、甲减、亚临床甲减后,将其余189例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153)和低T3综合征组(n=36)。采用 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Gensini评分、支架个数及B型脑钠肽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FT3与ACS患者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FT3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T3综合征组Gensini评分、支架个数及主干病变≥50%比例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均P<0.05)。FT3与糖尿病病史是影响ACS患者发生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FT3预测冠状动脉发生重度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最佳截断值为4.195pmol/L,灵敏度为69.8%,特异度为70.0%。结论 低T3综合征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FT3可以作为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AP)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AP患者508例,采用上海天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改良的连接酶检测反应(imLDR)技术对VDR基因上1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进行检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状态、APAC...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长寿老年患者(≥90岁)慢性病及共病状态,为老年患者慢性病共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7年1月至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老年病研究中心保障的172例≥90岁老年患者的疾病信息,筛选出25种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包括老年综合征),对慢性病及共病特点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术后放疗对犬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人工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 犬16只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8)和放疗组(n=8),均行下腔静脉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置换术.放疗组于术后第2N行体外35 Gy放疗,对照组术后不予放疗.2N犬均于术后第8N采集标本,观察人工血管通畅率,并行HE染色、人工血管内膜厚度测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CD34免疫组化检测,计算人工血管内膜100μm内皮细胞数.结果 术后第8周,放疗组人工血管通畅率为100%(8/8),对照组为75%(6/8).放疗组各段人工血管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近心端:(610.69±32.90)μm比(753.39+10.36)μm,中段:(530.51±32.14)μm比(636.55±20.23)μm,远心端:(544.52±41.99)μm比(710.39±30.92)μm,均P<0.01].放疗组各段人工血管内膜的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减低[近心端:(45.1±7.5)%比(56.3±7.8)%,中段:(29.2±4.1)%比(36.6±4.9)%,远心端:(33.8±5.5)%比(40.7±6.7)%,均P<0.05].2组人工血管内膜100μm内皮细胞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术置换后35 Gy体外放疗不影响移植人工血管通畅率,对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覆盖亦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人工血管内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diason0.75 kcal/mL)对超高龄(≥90岁)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糖脂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42例超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90.2~105.8岁,平均年龄(94.3±5.9)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TPF-DM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测量其营养MNA评分、体质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龄对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CD4+CD25+Foxp3+Treg)、CD4+T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年人(20~45岁)、中老年人(50~75岁)及高龄老年人(≥80岁)各40例,分别检测3组外周血CD4+T、CD4+CD25+Foxp3+Treg的绝对计数,并计算后者占前者的百分比,同时检测并比较3组人群外周血IL-2、干扰素-γ(IFN-γ)、TNF-α、IL-10和IL-17水平。结果高龄老年组CD4+T细胞绝对计数较中老年组与青年组显著下降(P<0.05);高龄老年组和中老年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青年组,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IL-2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3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以后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明显增高,随着增龄,其占CD4+T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高龄老年人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增高,说明老年人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衰老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颅内动脉数量众多且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重点研究了分叉角度、对称分支动脉狭窄度、不对称分支动脉狭窄度和斑块尺寸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生长的影响作用,以期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评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诊断及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治疗等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构建主支动脉连接分支动脉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设计45°~135°区间共7种分叉角度,依托狭窄度λ来表征血管的狭窄程度,通过血液压力、流速和剪切力等血液流体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各因素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的机制.结果 分叉角度对速度比最大值和剪切力最大值基本没有影响,对压力最小值影响也较小,最大振幅不超过5%.随着狭窄度的增加,最小压力下降而速度比最大值增加,当λ从0增加到0.5、0.67和0.75时,最小压力分别下降了1.6 Pa、1.8 Pa和3.6 Pa,速度比最大值分别上升了48%、1.2倍和1.9倍;狭窄度对最大剪切力的影响很小,直到当狭窄度增大到0.75时,最大剪切力提升了5%.非对称两个支路狭窄度的比值φ增加时,3个参数均逐渐增加且增加的幅度随φ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斑块长度的增加,压力最小值呈线性增加,速度比最大值则逐渐增加,剪切力最大值则是逐渐下降,最后趋势趋于平缓.结论 分叉角度对血液流体力学参数的影响较小;对称分支动脉狭窄度越大,或者不对称分支动脉的狭窄度比值越大,或者斑块长度越短,均引起血管壁剪切力越大,越容易造成血管内壁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预测转归等方面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