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liary pancreatitis,ABP)是因胆道疾病诱发的胰腺炎。病因包括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结石迁移,胆囊收缩力,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速度,胆汁成分,胆道感染,内镜胰胆管造影术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外科手术,解剖学因素等。另外,胆道蛔虫病、肝癌合并胆道出血、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乳头旁憩室、十二指肠旁索带、壶腹癌等致急性胰腺炎也有报道。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单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行肝切除采用选择性单侧入肝血流阻断(SHVE)法与Pringle法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探讨该法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手术前后Pringle(P)组和选择性单侧入肝血流阻断(S)组在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输血例数、输血量、肝切除量、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术中肝门阻断前后门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乙肝感染情况、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手术时间、输血例数、输血量、肝切除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例数S组多于P组,术后3 d和7 d时S组肝功能指标值低于P组,门静脉阻断前后P组门静脉血中TNF-,αMDA含量升高程度与SOD活性下降幅度均大于S组。结论SHVE法较Pringle法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无门静脉淤血是SHVE法较Pringle法更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 0 1 0,1 9(0 1):9 6-9 9]  相似文献   
3.
入肝血流半肝阻断 (half-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HVE)是肝切除时仅阻断病侧半肝入肝血流,不阻断健侧的方法.门静脉淤血是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乃至死亡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探讨了HVE法和Pringle法在肝切除后肝功能恢复方面的优劣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胆胰转流术(BPD)将胆胰液转流至回肠,减少胆胰液与食物的混合时间,进而减弱消化吸收。临床观察上发现,BPD可以长期稳定地改善2型糖尿病并减少糖尿病各并发症,与胃旁路术有相似的效果,其确切机制不明,目前研究提示与胃肠激素、血脂、胰岛细胞功能的改变和胆胰液转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s,GSV)主干在预防静脉曲张手术中隐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连续治疗2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0例,观察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下水平,对照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内踝水平。2组均结合透光旋切(transilluminatedpoweredphlebectomy,TIPP)及泡沫硬化剂(foamsclerotherapy)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疼痛、隐神经缺失、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时,观察组有5.71%(8/140)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有14.29%(20/140),(P=0.02)。术后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有1.47%(2/136)主诉手术肢体感觉异常,对照组有7.14%(9/126),(P=0.02)。结论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主干可减少隐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股疝发病率较低,约占腹外疝的3%~5%[1],多发生在老年女性患者中,嵌顿率较高,一旦发生嵌顿需要手术治疗。老年患者一般伴有多种疾病,越是高龄患者实施手术风险越大,往往因凝血功能异常或伴心肺功能异常,不适宜接受硬膜外麻醉,若采取全麻则术后患者恢复慢,增加死亡的风险[2]。采取局麻可以相应减少麻醉带来的副作用,患者应激小,术后利于恢复,相对安全。随着我国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股疝的发病例数也随之增高[3],相应的股疝伴嵌顿的数量也在增加,本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充气经腋窝后入路腔镜甲状腺微灶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2年2月我院对47例甲状腺微灶癌行无充气经腋窝后入路腔镜甲状腺单侧腺叶和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5~145 min,(101.5±20.3)min。术中出血量5~40 ml,中位数15 ml。住院时间3~9 d,(6.0±1.4)d。术后病理:微灶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2~11枚,(4.7±1.9)枚。术后无严重并发生发生。术后美容满意程度评分表(9.2±0.7)分,满意度较高。47例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12.2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无充气经腋窝后入路腔镜甲状腺微灶癌手术安全可行,能很好地全程暴露喉返神经及保护甲状旁腺,美容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乳晕入路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微灶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甲状腺微灶癌患者行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与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50例,其中行全乳晕入路21例(全乳晕组),胸乳区入路29例(胸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全乳晕组与胸乳组比较,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5.90枚vs.6.07枚)、手术时间(99.95 min vs.99.17 min)、术中出血量(23.81 m L vs.28.21 m L)、住院时间(5.19 d vs.6.07 d)、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乳晕组患者对手术切口满意度明显高于胸乳组(8.81vs.6.59,P0.0001)。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微灶癌方面疗效相当,全乳晕入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灶癌行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132例甲状腺微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腔镜手术50例(腔镜组),男6例、女44例,年龄22~52(38.6±7.65)岁;开放手术82例(开放组),男18例、女64例,年龄23~59(38.6±7.65)岁。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总体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观察切口感染以及有无甲状腺旁腺功能减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术后第1天及术后6、12个月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术后引流总量明显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 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0.038,P值均>0.05)。术后第1天,腔镜组患者颈部肿胀发生率高于开放组、旋转颈部时紧绷感发生率低于开放组(χ2=7.374、11.065, P值均<0.05),而术后颈部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检查未见术侧甲状腺残留,未见颈部淋巴结异型变化。腔镜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优于开放组,术后瘢痕对患者的影响腔镜组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2、12.287, P值均<0.05);而再次选择手术意愿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腔镜组8例、开放组13例失访。随访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检查:111例均未见术侧甲状腺残留;开放组有2例提示颈部淋巴结异型变化,经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提示淋巴结炎。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满意度、再次选择手术意愿方面均优于开放组,术后瘢痕对患者的影响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11.150、53.911, P值均<0.05)。结论 腔镜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灶癌,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作为甲状腺微灶癌手术方式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