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置人心脏起搏器后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3例患者置人心脏起搏器后因强烈心理应激诱发焦虑、抑郁症状。其临床特点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运动性不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治疗后1例痊愈,1例好转,1例将起搏器取出后症状消失。提示置入起搏器术后随访时应注意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可采取药物、行为和心理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妊娠相关α血浆蛋白(PAPP-α)的变化,以及其对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2005年2月至11月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比较55例支架置入术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稳定性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4例)手术前及术后24hPAPP-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浓度,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采用定量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计算后期内径丧失指数。分析手术前后PAPP-α水平与再狭窄发生的关系。结果支架置入术后24hPAPP-α、hs-CRP较术前升高(P<0.05),而肌钙蛋白I、CK-MB无明显变化。手术后6个月内有再狭窄的患者术后PAPP-α较无再狭窄的患者高(P=0.02),且PAPP-α与支架置入术后冠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r=0.70,P<0.001);而有再狭窄的患者与无再狭窄的比较术前PAPP-α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PAPP-α与后期内径丢失指数相关性差(r=0.16,P=0.24)。结论支架置入术可导致体内PAPP-α与hs-CRP合成增加,并在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QT间期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50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观察患者治疗4个月,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与有效控制率的关系及其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0%,且维持量小[(140±37)mg/d]。QT间期延长者较未延长者治疗效果更满意;QT间期未延长者延长负荷期后,部分患者QT间期延长而取得满意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QT间期延长者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醛糖还原酶(AR)和核因子NF-κB的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AR基因表达,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培养3 d后用台盼蓝染色行细胞计数.并采用RT-PCR、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阿托伐他汀对NF-κB和AR基因表达及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1)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提高,VSMC计数逐渐减少.2)正常浓度葡萄糖(5.6 mmol/L)时, NF-κB表达不明显,高浓度葡萄糖(22.5 mmol/L)时,NF-κB表达强阳性,阿托伐他汀则可明显抑制这一表达,0.1 μmol/L阿托伐他汀时, NF-κB表达即有降低,10 μmol/L阿托伐他汀几乎完全抑制NF-κB的表达.3)高浓度葡萄糖可明显诱导AR基因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对其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高浓度葡萄糖组相比,阿托伐他汀0.1、1、10 μmol/L分别使VSMC的AR mRNA下调12%、45%和80%(P均<0.05).结论 1)阿托伐他汀可抑制VSMC增殖.2)阿托伐他汀可抑制AR及NF-κB的表达.3)阿托伐他汀可能是通过抑制AR及NF-κB的表达继而抑制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黄志军  祁述善 《山东医药》2008,48(28):32-33
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溶血磷脂酸(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ApoB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PA的影响因素.结果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TC、TG、LDL、ApoB、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DL、ApoA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PA与TG、LDL、ApoB呈正相关(P<0.05),与HDL、ApoAⅠ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回归系数0.47,P<0.05)、HDL(回归系数-0.41,P<0.05)、ApoB(回归系数0.39,P<0.05)纳入回归方程.认为血脂和LPA与隐匿型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LPA与TG、LDL、HDL、ApoAⅠ、ApoB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窄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时限≤100ms的心动过速,除房室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涉及心室外,其他均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临床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 96例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 (TRCA)组 5 3例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 (TFCA)组 4 3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手术过程中均无死亡和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两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 96 2 %与 97 7% ,两组冠状动脉成形术成功率分别为 94 3%与 95 4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出血并发症TRCA组为 0 ,而TFCA组为 7 2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持续卧床时间两组分别为 0与 (12 8± 5 6 )h ;住院天数两组分别为 (2 5± 0 4 )d与 (3 8± 0 6 )d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出血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 ,且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电影法造影。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的减少和左室舒张末压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相平行,表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决定左室射血机能损害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轨道辅助封堵迂曲粗大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伴轨道条件下释放封堵器治疗迂曲、粗大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患者4例,非选择性主动脉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建立动-静脉轨道,沿轨道静脉端插入长鞘至CAF最窄部位的动脉侧,保留轨道并沿长鞘推入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置于CAF最窄部位,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见残余微量血液分流或完全堵闭,观察心电图(ECG)无异常后释放封堵器。结果:4例迂曲、粗大CAF封堵成功,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分别追踪观察30个月、8个月、2个月和1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IE)复查患者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正常,ECG:3例恢复正常。结论:对迂曲、粗大的CAF,用伴轨道释放封堵器的方法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用国产器械同样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再狭窄患者和术后早期患者血浆可溶性Fas的改变及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9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患者和无再狭窄患者,以及20例术后早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均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血浆可溶性Fas水平。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组血浆可溶性Fas(469±126 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3±9ng/L)、冠心病组(123±23 ng/L)和无再狭窄组(132±30 ng/L)(P均<0.01);冠心病组和无再狭窄组血浆可溶性Fas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冠心病组和无再狭窄组之间血浆可溶性Fas差异无显著性。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 h血浆可溶性Fas水平急剧增高;术后3天对照组血浆可溶性Fas升高达最高峰,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则显著降低(分别为2 036±422和1 157±268 ng/L,P<0.01);术后7天对照组仍维持在高水平,治疗组下降至最低水平(分别为1 460±266和798±111 ng/L,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浆可溶性Fas高于无再狭窄患者,血浆可溶性Fas持续增高可能成为预测再狭窄的有效指标;阿托伐他汀干预可使血浆可溶性Fas水平显著降低,可能是阿托伐他汀防治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