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犬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犬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呼吸力学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OS和CS后,犬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力(Pmean)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OS后肺动态顺应性(CD)、静态顺应性(Cs)显著下降(P<0.05).结论OS、CS均可影响气道压力;OS后降低肺顺应性.本研究提示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吸痰前后气道压力等监测;对ARDS机械通气犬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动物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血流动力学等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OS和CS后,犬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OS后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OS、CS均可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研究提示,在护理工作中,对ARDS机械通气者应重视吸痰引起的继发性损害,加强吸痰前后血流动力学等监测。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腰椎间盘突出症 (protrusionofthelumberintervertebraldisc)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 ,[1] 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长期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各种文献统计数据多有不同 ,为 4~ 8∶1甚至 10~ 30∶1不等。平均年龄多见于 2 0~ 4 0岁 ,国外报道平均年龄 4 0 .8岁 ,国内统计约 30岁左右。[2 ] 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类寿命的延长 ,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青少年尤为明显 ,病因多为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本病特点为症状多、体征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在平静状态及PICC置管侧上肢加压至20、40、60mmHg(1mmHg=0.133kPa)时监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并记录在各压力状态下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患者平静状态下,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8.83cm/s;压力为2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4.79cm/s;压力为4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8.77cm/s;压力为6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20.24cm/s。除40mmHg与60mmHg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压力下,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肢加压可大幅度增加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并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是患者可耐受的、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方法。40mmHg为该方法实施最适宜的压力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鼻饲给药已成为肠内营养常规的一项护理操作,在国外已有临床实践指南,本研究从药物选择、药物制备、给药操作等方面综述国外鼻饲给药临床实践及理论依据,以期为国内鼻饲给药规范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对开放性下肢骨折一期术后皮肤缺损感染控制中的治疗作用与护理要点,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6例开放性下肢骨折一期术后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对创面进行处置,并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选取2011年12月以前常规敷料包扎治疗开放性下肢骨折一期术后皮肤缺损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处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二期手术的达标率,并比较一期手术后至二期手术期间住院天数、换药次数。结果研究组创面达标率为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9.2±3.4)d,平均换药次数为(3.8±1.2)次;对照组达标率为84.4%,平均住院时间为(14.7±4.5)d,平均换药次数为(6.3±3.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负压引流法可促进下肢开放性骨折一期术后皮肤条件改善,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依据肢体动脉阻断压和传统压力缚扎止血带的应用效果,为确立较安全、有效的止血带缚扎压力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自身对照,采用肢体动脉阻断压力和传统压力两种方法缚扎止血带于受试者左下肢大腿根部,观察其左足第1趾甲襞微循环、肢体远端组织血流量和皮温的变化,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价受试者的主观感受。结果两种方法缚扎止血带时左足第1趾甲襞微循环血流均为停滞状态,肢体远端组织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肢体动脉阻断压力时的肢体远端皮温高于应用传统压力时,而VAS评分低于应用传统压力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依据肢体动脉阻断压和传统压力缚扎止血带均能有效阻断血流,但依据肢体动脉阻断压确定的止血带压力缚扎止血带时受试者的肢体远端皮温降低幅度较小,肢体疼痛程度和不适度较低,故依据肢体动脉阻断压确定止血带压力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止血带使用压力,且能够减轻患者的肢体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患者自评的方法对145例眩晕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眩晕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护理康复方法,可以减轻眩晕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新型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并探讨其在救治上肢军事训练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5-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的上肢军事训练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角巾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固定。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固定操作时间、掌握操作的学习次数、固定上肢活动度、佩戴后舒适度、固定后的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Iogue score,VAS)及肌肉软组织损伤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固定操作时间、掌握操作的学习次数、固定后上肢活动度、佩戴后舒适度、固定后的VAS评分及肌肉软组织损伤愈合时问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新型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固定可靠,患者适用性好,可用于上肢军事训练伤和上肢骨折、脱位的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初级职称护士对规范化培训需求情况,探讨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为制定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问卷,对北京市1183名初级职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级职称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中,人文素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护士自身情绪管理及心理减压、人际关系与交流沟通和护理心理学,分别为(4.66±0.55),(4.58±0.57),(4.39±0.64)分;理论知识排在前三位的是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和整体护理理论知识,分别为(4.60±0.57),(4.55±0.61),(4.50±0.63)分;临床实践排在前三位的是危急重症护理、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处理流程,分别为(4.62±0.57),(4.60±0.59),(4.58±0.61)分。教学能力方面以健康教育为主,为(4.37±0.64)分。培训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医护合作、集中培训和护理查房,分别为(4.28±0.64),(4.24±0.71),(4.23±0.67)分;授课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示范操作、案例讨论和经验交流,分别为(4.48±0.61),(4.35±0.65),(4.28±0.66)分。35.0%的护士认为初级职称护士培训3个月后可独立上岗,30.6%的护士认为培训半年可独立上岗。结论护理管理者应结合初级职称护士需求,完善规范化培训方案,为初级职称护士职业发展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