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2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早期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脓毒症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脂肪酸和谷氨酰胺进行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 d、28 d,对两组患者的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价(APACHEⅡ);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28 d内感染性休克及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28 d后,实验组患者存活38例,对照组患者存活37例。治疗前、治疗后7 d、28 d,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存在差异,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两组患者的sTM、sE选择素、vwF、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sTM、sE选择素、vwF、ET-1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实验组患者的感染性休克或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早期脓毒症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纠正患者的不良营养状态,有效缓解病情,但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早期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早期脓毒症患者99例,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ω-3脂肪酸和谷氨酰胺进行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28 d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的变化,观察两组入院28 d内感染性休克或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6、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l)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28 d内感染性休克或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减轻脓毒症时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常规治疗)或观察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每组44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5、7 d患者尿液中NGAL、KIM-1及L-FAB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肾损伤程度。结果:2组患者尿NGAL、KIM-1及L-FABP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3、5 d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治疗7 d后,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93±1.08 vs 20.14±1.33,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5、7 d,肾损伤均有所恢复。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症AKI患者尿中NGAL、KIM-1及L-FABP水平,并有助于肾脏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ICU重症感染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入住ICU的27例重症感染患者给予利奈唑胺0.6 g,2次/d,观察用药前和用药72 h后的体温、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7例患者中19例好转,8例死亡或自动出院,临床有效率为70.37%。使用利奈唑胺72 h后,患者体温血象均较前下降,血小板计数稍有下降,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所观察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短期应用是安全有效的,长期应用的药物副作用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血清PCT、CRP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20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5.6%。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28.84±8.03)分vs(21.82±7.10)分]。两组在入组第1、3天的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PCT和CRP水平在第5天及观察终点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各组内PCT和CRP与观察第1天相比,存活组随观察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患者血清中PCT、CRP呈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佳,指标的高低对临床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素经纤支镜给药治疗慢性呼吸道炎症剂量与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素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给药 ,治疗慢性呼吸道炎症 ,剂量与疗效关系。方法 :经纤支镜分别给三组患者肺内灌注肝素钠注射液 10 0mg/次、2 0 0mg/次和生理盐水 ,每周 1次 ,2次为一疗程。 结果 :经纤支镜 1次注入肝素 10 0mg和 2 0 0mg ,14天内血中可测到低浓度肝素0 .0 0 5~ 0 .13 1U /ml和 0 .0 0 6~ 0 .15 5U/ml。疗效 :肝素 10 0mg组>2 0 0mg组。 结论 :肝素可经肺途径入血 ,1次给药后 14天内有低浓度肝素存在于血中。小剂量肝素经纤支镜给药疗效好 ,副作用少 ,是辅助治疗慢性呼吸道炎症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高频通气与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治疗Ⅱ型呼衰的疗效观察熊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科)高频通气技术虽对提高PaO2有明显效果[1~3],但因其每次进气量小,压力低,易导致CO2潴留,故有人不主张用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4]。作者应用高频通气技术同时加入膈...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32例抢救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较大。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病率约占脑梗塞的10%,平均病死率约25%,存活率中10%~47%病残,故病死率、病残率较高。大面积脑梗死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梗死灶直径在4.6cm以上,或梗死面积大于20cm~2,称为大面积脑梗死。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情凶险,致残率高。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多,其中并发  相似文献   
9.
ICU病人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吕立文  熊滨  任咏薇 《广西医学》2000,22(5):1063-1064
经皮中心静脉插管(CVC)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与之有关的感染即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感染(CVC-RI)也明显增加.现对1998年1月~2000年4月期间,我院内科ICU及各专科ICU病房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情况作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8岁,因"发热、干咳、气促10天"入院。患者在受凉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咳嗽稍好转。但持续发热,最高达39℃,气促加重,轻微活动后即出现气喘,不能平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降压药及监测血压。体检:体温38.0℃,呼吸28次/分(面罩吸氧,10 L/分),脉搏99次/分,血压144/95 mm 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