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PTE患者185例。根据患者出院后12个月是否复发VTE分为复发组(n=63)和非复发组(n=12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PTE患者复发VTE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男性占比及年龄≥60岁、肥胖、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接受溶栓治疗、出院前D-二聚体升高、出院前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者占比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542,95%CI(1.239,1.919)]、年龄≥60岁[OR=1.691,95%CI(1.336,2.140)]、肥胖[OR=1.482,95%CI(1.195,1.838)]、合并高血压[OR=1.862,95%CI(1.352,2.564)]、合并糖尿病[OR=1.592,95%CI(1.219,2.079)]、接受溶栓治疗[OR=1.711,95%C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药代动力学指导个体化用药在重症G感染患者中的优势。 方法选取西部战区总医院确诊为重症G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成替考拉宁标准组与优化组各4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标准组按说明书给药,优化组在药代动力学指导下个体化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第3、6剂谷浓度及目标谷浓度达标率、AUC0-24/MIC≥125、345的达标率、第1、4天体温、炎性指标、细菌清除率、结局指标、药物不良反应等,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HPLC法标准曲线方程式:Y=14.316X+2.881 (r2=0.9999,n=6)。与标准组比较,优化组第6剂谷浓度及达标率更高(11.16±3.16 mg/L vs. 8.96±4.10 mg/L, 82.5% vs. 32.5%,P<0.05);AUC0-24/MIC≥345达标率更优(67.5% vs. 27.5%,P<0.05);第1、4天WBC、CRP下降更快;细菌清除率更佳(80% vs. 55%,P<0.05);治疗总有效率更好(85% vs. 65%,P<0.05)。与谷浓度密切相关的是给药剂量(kg,mg/kg)和肌酐清除率(CLcr, ml/min)。拟合方程式:LogC3=0.405+0.068 kg3-0.001 CLcr3(VIF 1.023,R2=61.8%,P<0.001),LogC6=0.92+0.042 kg6-0.004 CLcr6(VIF 1,R2=73.5%,P<0.001)。 结论HPLC法进行TDM准确、可靠。替考拉宁药代动力学指导的个体化用药治疗重症G感染患者疗效高,安全性好。拟合方程式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近几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在慢性肺部疾病中的多耐药状况和病种分布,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呼吸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分离的耐药PA,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用PEMS3.1软件包分析。结果:呼吸道1176株耐药PA中多耐药株占有率逐年升高,主要分布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机相关肺炎及支扩病人。PA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PA在慢性肺部疾病中的多耐药性已十分突出,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应着重预防,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和隔离;治疗应选择科学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大鼠吸肌和下肢肌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实验组(脓毒血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在实验组大鼠中构建ICU-AW模型,对照组仅行开腹暴露盲肠手术;造模96 h后收集大鼠腓肠肌和膈肌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腓肠肌和膈肌中Atrogin-1、MuRF1、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 结果盲肠结扎穿孔术96 h后,大鼠腓肠肌和膈肌纤维排列较对照组疏松,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Atrogin-1、MuRF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CU-AW大鼠腓肠肌和膈肌中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的脓毒血症模型中,吸肌和下肢肌溶解参与ICU-AW的发生,NLRP3炎症小体相关信号通路参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西部战区总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各种标本分离出的CRE 121株,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测序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酶、AmpC酶和膜孔蛋白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21株CRE中碳青霉烯酶阳性96株,其中65株产blaKPC、25株产blaNDM-1、7株产blaOXA-48、2株产blaVIM,有2株同时产blaKPC和blaNDM-1,1株同时产blaKPC和blaVIM;未检测到blaIMP、blaGES基因;blaSHV、blaTEM和blaDHA检出率分别为46.3%、47.1%和37.2%;OMPF、OMPC缺失/突变率分别为48.1%、84.6%,OMPK35、OMPK36缺失/突变率分别为35.7%、91.1%。药敏结果分析发现121株CRE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ERIC-PCR结果显示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有5种基因型;2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有3种基因型;2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有3种基因型。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CRE以blaKPC为主要耐药基因,其次为blaNDM-1;部分CRE既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同时合并膜孔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从分型结果得出,部分菌株同源性非常高,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