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进行肺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危险分层为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26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的综合介入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26例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压分别为(63.78±6.89)、(73.23±11.51)和(87.35±10.92)mmHg。术后分别为(26.23±10.27)、(93.48±6.17)和(127.14±13.15)mmH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25例疗效持续,1例复发。结论:肺动脉内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的介入治疗方法能迅速改善高危肺栓塞患者肺循环梗阻状况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并发症,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的鼻内镜插管检查是否需要进行常规的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方法分析本院耳鼻喉科接受鼻内镜检查的300例门诊患者临床资料,按检查登记的前后顺序进行编号,将其分为A、B、C3组,A组:检查前使用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B组:检查前单纯使用收缩剂,C组:检查前不使用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各100例,比较3组检查所用时间、患者不适反应VAS评分。结果3组的检查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应用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检查所用时间及咽反射、疼痛等不适反应的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但由于黏膜刺激导致的恶心反应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检查前应用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确实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的咽反射和疼痛等不适反应评分,但可以增加恶心反应评分,而总体的鼻内镜检查通过率与检查前不用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的组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总结肝癌合并动静脉/门脉分流的DSA分型及介入栓塞封堵治疗方法。方法:32例肝癌合并动静脉/门脉分流经DSA检查分型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分流速度将其动静脉分流分为3型:①快速型;②慢速型;③中速型,选择相应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封堵治疗。结果:快速型6例,慢速型16例,中速型10例。23例(72%)一次封堵成功,4例(13%)二次封堵瘘口消失,3例(9%)因分流口较大,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未行封堵术,2例(5%)因分流口较多且分散,只进行了部分分流口封堵及栓塞化疗。32例中20例DSA同时显示合并门静脉癌栓,超声仅检出16例。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栓塞术前DSA检查可准确显示动静脉/门脉分流和癌栓情况,采用分流速度分型法简便、实用并对栓塞治疗有良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有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可以持续抑制HIV-1复制,同时促进HIV-1感染者的免疫恢复。然而不同疾病阶段的艾滋病患者经ART后的预后不同,大部分HIV-1感染者免疫恢复较好,但仍有15%~30%左右的HIV-1感染者无法实现有效的免疫重建,即免疫无应答者(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 INRs)。本文重点介绍了免疫恢复的分类及定义,导致INRs的可能原因以及针对INRs治疗的临床试验进展,以期为INRs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潜在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兔VX2瘤疗效。方法:12只荷瘤兔(24瘤灶)随机分3组,行瘤内注射碘油(碘油组)、化疗药物(化疗药组)和CALE(CALE组)2m1,对照组2只4瘤灶。术后7d处死:计算瘤体坏死率。取材行镜下观察。结果:肿瘤坏死率:碘油组(2.22±0.56)%;化疗药组(7.25±0.82)%;CALE组(27.02±3.46)%,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CALE组最高。病理:CALE组治疗效果最明显呈大片凝固坏死,瘤细胞碎裂;电镜见均质化无结构。结论:经皮瘤内注射CALE可引起肿瘤明显坏死,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因介入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开发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成为治疗冠心病等血管狭窄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术后发生的再狭窄仍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再狭窄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和内膜增厚是再狭窄(RS)的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的主要病理变化和此过程中血浆内血管内皮素(endothelin ,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局部动脉组织内ET反应性 (ET immunoreaction ,ET IR) ,探讨卡托普利 (Captopril)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 4 8只 ,依术后处死时间不同 (6h和 1、3、7、15、2 2d)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8只 ,其中 3只为内膜损伤 (手术组 )、3只为损伤 卡托普利治疗 (治疗组 ) ,2只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采静脉血 ,手术组及治疗组置入微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内制备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术前 1d给予卡托普利 2mg·kg-1·d-1直至处死当日。放射免疫法检测术前、术后血浆内ET水平 ,处死后取模型动脉血管 ,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动脉组织内ET反应。结果 手术组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 [平均值 (139 17± 16 86 )ng/L) ]和治疗组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 [平均值 (12 2 16± 13 5 6 )ng/L]均较术前 [平均值 (111 2 4±11 39)ng/L]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 ,手术组术后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P值均 <0 0 1) ,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浆E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手术组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增厚 ,主要以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  相似文献   
9.
[摘要] 有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可以持续抑制HIV-1复制,同时促进HIV-1感染者的免疫恢复。然而不同疾病阶段的艾滋病患者经ART后的预后不同,大部分HIV-1感染者免疫恢复较好,但仍有15%~30%左右的HIV-1感染者无法实现有效的免疫重建,即免疫无应答者(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 INRs)。本文重点介绍了免疫恢复的分类及定义,导致INRs的可能原因以及针对INRs治疗的临床试验进展,以期为INRs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潜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病变,发病以左下肢、女性多见,具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和冬季发病等特点,临床表现为下肢青肿和疼痛。然而下肢肿胀不一定都是静脉血栓,临床上将血栓误诊为其他疾病或将血管性疾患误诊为血栓的较多见,而将其他疾病误诊为血栓少见也少有报告。近3年间我们遇见12例误诊病例,现就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以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