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分, 观察焦虑和抑郁是否随血运重建而改善.结果:对108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成功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分,应答率为100%.术前63例患焦虑, 其中33例处于焦虑状态 (30.6%);30例肯定焦虑 (27.8%),占总调查人数的58.3%.42例患抑郁, 21例处于抑郁状态 (19.4%),21例肯定抑郁 (19.4%),占总调查人数的38.9%.出院时,58例仍有焦虑, 32例处于焦虑状态 (29.6%);26例肯定焦虑 (24.1%),占总调查人数的53.7%.45例患抑郁,22例处于抑郁状态(20.4%),23例肯定抑郁 (21.3%),占总调查人数的41.7%.结论:成功的介入手术并不能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2.
从英国24家综合医疗机构随机抽取年龄为40~59岁的7 735例病人(均为男性),依据调查表和心电图结果分为以下7个病组:Ⅰ组:已确诊的心肌梗死病人;Ⅱ组:隐匿性心肌梗死病人;Ⅲ组:已确诊的心绞痛病人;Ⅳ组:有心绞痛症侯群的病人;V组:有可疑心肌梗死症侯群的病人;Ⅵ组: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或可能心肌梗死的病人,Ⅶ组:无缺血性心脏病(IHD)证据的病人。对以上各组病人进行15年随访,将这期间调查对象发生的一系列致命及非致命的并发症分别与相应病组加以联系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蛋白(α)[Lp(α)]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p(α)及C反应蛋白等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Lp(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而血清Lp(α)异常率不稳定主绞痛患者所占比例更大(77%vs51%P<0.05)。结论:Lp(α)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以及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左心衰竭及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应用IABP治疗的左心衰竭并符合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人30例,分析应用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所有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改善,其中有13例存活。结论尽管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左心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中应用IABP的病死率达56.7%,但IABP作为住院期间改善血流动力学的辅助手段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特长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治疗老年冠脉特长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9例冠脉特长病变患者植入SES并进行随访,于6个月时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19例患者均完成该研究,共21处病变,病变长度平均(52.6 ±15.4)mm,直径平均(2.74±0.10)mm,每处病变平均植入2.5枚支架。6个月造影随访显示,支架近端狭窄由13%上升到15%,支架内狭窄由15%上升到22%,支架运端狭窄由25%下降到20%,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 有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2例心绞痛发生。结论:SES治疗冠脉特长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早期死亡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方法。目前,实现缺血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内溶栓、血栓抽吸及通过介入方法直接开通梗塞相关动脉等。但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施行逆向溶栓的方法国内外尚无报道。本文报告1例运用尿激酶经微导管行冠状动脉逆向溶栓联合支架植入开通阻塞动脉,最终效果良好。但靶血管血栓性病变如何界定、具体标准操作方法及对远期疗效观察等方面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因胸痛入住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24例,其中男性213例,女性111例,年龄(61±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冠心病组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以上血管狭窄程度≥50%。同时根据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严重病变[三支病变或(和)左主干病变]组。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同步记录左右侧肱动脉一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弹性的指标。结果对324例患者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吸烟、PWV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WV与冠心病病变支数成正相关(r=0.307,P=0.005),在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相关性消失。多元回归分析表明,PWV≥1600cm/s的患者发生严重病变的危险度是Pwv〈1600cm/s者的5.736倍。结论动脉弹性减退与冠心病有关,冠心病严重病变者较轻度病变者动脉弹性减退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听上去很美的"冠心病早期识别"在基层医院是否可行,关乎到我国整体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理念和效果。在真实世界里,凭借有限的医疗设备,如果把冠心病早期识别作为基层医院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任务,似乎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效果也不会明显。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因其简单易行,是基层医院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本文就此阐述观点。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射频线性消融在心房的成功应用始于心房扑动 (AF)机制研究的突破。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峡部的线性消融已成为典型AF的一线治疗方案。完全阻断峡部的冲动传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Shah等〔1〕研究发现 ,在消融峡部后遗留的宽 (0 .8±0 .3)cm传导间隙 (gap)处 ,来自右房侧壁的宽幅波阵传导速度为 (18± 0 .7)m /s,经过gap后传导速度降至 (0 .3± 0 .1)m/s ,同时伴有AF复发。由此可看出 ,消融线路不连续或 (和 )非透壁造成的 gap可成为新生折返的基质 ,是AF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心房线性消融所致损…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目前专用的心内低能量除颤的仪器及导管已经研制成功 ,不久将上市。本文述及的这种心内除颤的方法不应提倡 ,由此造成的心脏穿孔在国内已不止 3例。胸闷、心悸并不是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适应证。  患者女性 ,6 9岁。因心悸胸闷 7年入院。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示心脏无扩大 ,冠状动脉造影示无明显狭窄病变。生化检查正常。电生理检查中 ,导管分别放置在右心房侧壁、冠状静脉窦和右心室。术中诱发出心房颤动 (房颤 ) ,平均AA间期 2 80 ms。经 S1 S1 间期为 2 5 0 ms、2 0 0 ms的短阵快速起搏未能终止房颤 ,遂采用心内导管电击复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