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从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窦中取血检验含凝血酶敏感素4型基序的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TS4)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ADAMTS4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8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简单病变组及复杂病变组,其中30例患者接受了PCI治疗。血液检测标本从冠状静脉窦获得。ADAMTS4及hs-CRP值分别通过ELISA及免疫浊度法检测。结果复杂病变组ADAMTS4及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简单病变组(P0.001)。所有研究对象及冠心病患者的ADAMTS4水平均与hs-CRP水平相关(r_1=0.73,r_2=0.76,P0.01)。PCI后ADAMTS4值高于PCI前(P0.001),hs-CRP亦表现出相似结果 (P=0.02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ADAMTS4及hs-CRP水平升高。PCI后冠状动脉ADAMTS4及hs-CRP升高,可能由PCI过程中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机械挤压致冠状动脉斑块破裂释放而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其中选择合适的管家基因非常重要.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是心肌梗死相关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而心肌梗死后大鼠管家基因选择问题研究报道则较少.本研究拟探讨大鼠心梗模型中管家基因表达的稳定性.方法 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心梗模型,分析并挑选出使用广泛的4个标准管家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核糖体蛋白L13A(RPL 13A),β-肌动蛋白(ACTB),结合区连接蛋白(ARBP);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比较它们在心梗大鼠心脏中的表达,采用GeNorm程序分析最适于心肌梗死后大鼠基因表达管家基因研究.结果 RPL13A、GAPDH、ARBP及ACTB基因表达稳定度的平均值(M值)分别为0.812、0.721、0.812和1.2.结论 GAPDH及ARBP是大鼠心梗模型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介入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以了解该方法对此类患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传艳  王昕 《中国临床康复》2014,(18):2886-2891
背景: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对治疗方法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提高存活率及制模成功率是许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目的: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00只,分为模型组(n=80)和假手术组(n=20)。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气管切开,小动物呼吸机辅助呼吸,左侧胸部开胸,第4肋间入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大鼠只穿线不结扎。逐层关胸,撤除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为防止窒息,不缝合气管及颈部切口。 结果与结论:通过观察心脏形态及苏木精-伊红染色鉴定证实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8.6%。模型组术后3周成活率为88.75%,共死亡9只,其中术中及术后24 h内死亡7只,后期死亡2例,假手术组存活率为100%。通过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如麻醉方法、气管切开时采用纵行切口、术后不缝合气管切口,开关胸方法的改进等,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伴T2DM(232例)和不伴T2DM(241例)的CHD患者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不合并T2DM的单纯CHD患者相比,合并T2DM的CHD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发生比例高,并有血尿酸增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3、4支病变、C型病变发生率高(36.2%vs 31.1%;9.9%vs5%;62.1%vs 48.9%),弥漫病变及小血管病变较多见(36%vs 20.4%;25%vs 17.2%)。结论CHD合并T2DM患者临床表现更重,冠脉病变更加复杂而弥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LMCA)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这三种治疗方法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保存完整的72例LMC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AG结果.根据左主干管径狭窄程度定50%~69%为Ⅰ级病变,70%~89%为Ⅱ级病变,90%~99%为Ⅲ级病变,100%完全闭塞为Ⅳ级病变.根据其他冠脉受累情况分为:单纯左主干组、左主干+1支组、左主干+2支组及左主干+3支组.2009年11月~12月对上述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等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①临床资料比较:左主干病变总的心绞痛发生率为83.3%,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9.7%,LM并3支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LM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LM并3支组(P<0.01)和LM并2支组(P<0.05);②.单纯左主干组6例(8.3%),左主干+1支组6例(8.3%),左主干+2支组11例(15.3%),左主干+3支组49例(68.1%).左主干Ⅰ级病变32例(44.4%),Ⅱ级病变21例(29.2%),Ⅲ级病变18例(25%),完全闭塞1例;③.近期疗效:药物治疗、PCI及CABG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比较:血运重建组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PCI与药物治疗两组间的血运重建率没有差异(P>0.05),这两组的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CABG组(P<0.05).心绞痛复发的情况,PCI及CABG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选择的无保护LMCA病变支架置入术是可行和安全的,并可取得较好近、远期疗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无论是PCI还是CABG对于左主干病变均比单纯药物治疗有延长寿命,减少远期终点事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心肌抗体(AM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出现心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女性SLE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未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大剂量激素治疗,并排除原发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血清AMA,并按其检测结果分为AMA阳性组56例和AMA阴性组104例。同时记录患者发病年龄、心脏病变情况及抗核抗体(ANA)等自身抗体的测定结果。结果AMA阳性组中24例出现心脏病变,占42.9%。而AMA阴性组中17例出现心脏病变,发生率为16.3%,明显低于阳性组(P<0.05)。AMA阳性组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MA阴性组(P<0.05)。AMA阳性组中,外周血白细胞、C3、C4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MA阳性组患者心脏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AMA阴性组,提示SLE患者心脏病变的发生与AMA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背景: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对治疗方法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提高存活率及制模成功率是许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目的: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00只,分为模型组(n=80)和假手术组(n=20)。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气管切开,小动物呼吸机辅助呼吸,左侧胸部开胸,第4肋间入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大鼠只穿线不结扎。逐层关胸,撤除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为防止窒息,不缝合气管及颈部切口。 结果与结论:通过观察心脏形态及苏木精-伊红染色鉴定证实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8.6%。模型组术后3周成活率为88.75%,共死亡9只,其中术中及术后24 h内死亡7只,后期死亡2例,假手术组存活率为100%。通过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如麻醉方法、气管切开时采用纵行切口、术后不缝合气管切口,开关胸方法的改进等,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大鼠存活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应用大剂量血脂康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方法: 对196例临床确诊为高危UA(心绞痛Braunwald 分级为Ⅲ和ⅡB级,CRP>3 mg/L)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A组和B组,在相似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1.2 g/d和2.4 g/d血脂康治疗72 h。随后对所有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测定在入院时、药物治疗3 d后(PCI术前)和PCI术后48 h的血浆CRP的水平,并随访半年内的冠脉事件和左室射血分数。 结果: 入院时2组血浆CRP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3 d后,两组血浆CR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A组:(5.44±1.57)mg/L vs (4.04±1.54) mg/L;B组: (5.42±1.36) mg/L vs (3.60±1.14) mg/L,P<0.05];PCI术后48 h,两组血浆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A组升至 (9.22±5.03) mg/L;B组升至(4.97±1.75) mg/L,P<0.05]。PCI术前及术后48 h,B组的血浆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A组(P<0.05)。术后半年主要冠脉事件B组明显少于A组[21/104 (20.2%) vs 9/92 (9.8%),P<0.05],左室射血分数B组明显高于A组(55.41%±10.93% vs 59.30%±9.99%,P<0.05)。 结论: PCI术前大剂量血脂康治疗对PCI术引起的炎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炎症可能是PCI术后冠脉事件减少和左室射血分数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