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正>骨质疏松是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原因。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口因独特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骨质疏松发病率高〔2〕。本文旨在调查因股骨颈骨折住院的蒙古族老年人在骨折前、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为提高内蒙古蒙古族骨质疏松的预防及诊断治疗水平提供基础。1对象与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因股骨颈骨折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老年患者327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舌的研究已从临床的肉眼观察进入到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血流动力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实验技术进行细胞、亚细胞水平的研究,但对舌乳头结缔组织芯(connective tissue cores,(CTC)的研究很少,只有少数国外学者进行过报道,本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舌乳头结缔组织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黑色素瘤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lO例手术切除的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和TIL的分布和超微结构。结果:类高内皮微静脉主要分布于乳头层和癌周围。病变早期其内皮高大,胞浆突起增多,核大,细胞器丰富,有大量淋巴细胞穿越管壁;病变晚期,内皮细胞核不规则,出现大量齿状切迹,细胞质内出现大量微丝和质膜小泡,线粒体多出现肿胀、扩张,基膜不连续,少见淋巴细胞穿越。TIL多存在于癌周围区,活化淋巴细胞较多。随着病程的进展,淋巴细胞数世减少:结论:1.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部分血管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向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定向归巢)的重要场所:2.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蒙成药Ⅱ、Ⅲ号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检测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并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进行肉眼、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两种蒙成药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脂,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使内皮细胞损伤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缩小,程度减轻。提示蒙成药Ⅱ、Ⅲ号有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舌癌发生过程中舌乳头及结缔组织芯的三维立体结构改变.方法 将舌癌鼠舌组织浸润在3.5N 盐酸溶液剥去舌粘膜上皮,制备舌乳头结缔组织芯标本,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丝状乳头及其结缔组织芯(connective tissue cores,CTC)的变化最为显著,丝状乳头的极性消失,排列紊乱,舌的前部涂抹区的丝状乳头结缔组织芯从原来的三角锥形呈现菜花样改变.菌状乳头的结缔组织芯明显萎缩退化,顶端味蕾凹陷变浅甚至消失,舌隆起和舌根部的乳头排列紊乱,失去有序的向后部倾斜.结论 这些形态学改变很可能是舌癌变时舌乳头的一种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苯并蒽涂抹联合创伤诱发舌癌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人舌癌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与人相近的鼠舌癌模型,并进行 SD 大鼠与金黄地鼠致癌表现差异的研究。方法 1%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涂抹联合应用舌创伤致 SD 大鼠和金黄地鼠左侧舌癌,共 24 周,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舌病理学改变。结果 SD 大鼠和金黄地鼠 3 d 后舌背黏膜左侧缘相继出现溃疡、白斑、肿大。SD大鼠 8 周可见上皮层增生和基底膜细胞的异型性改变,16 周癌变的基底细胞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 镜下见癌细胞分化程度差,无角化珠形成,致癌率 76.6%;金黄地鼠 8 周出现黏膜白斑或乳头状突起,继之出现黏膜糜烂,10 周逐渐形成外生性肿块,镜下见癌细胞分化程度高,有角化珠形成,致癌率为 93.3%。结论 DMBA 涂抹联合创伤法均可在 SD 大鼠和金黄地鼠诱发舌癌,成功率高,适合用于舌癌的相关研究。金黄地鼠比 SD 大鼠致癌率高,金黄地鼠主要表现为高分化癌,SD 大鼠则表现为低分化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SD大鼠比目鱼肌质量、肌重-体质量比及其肌纤维构成比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方法:取4、18、25月和30月龄雄性SD大鼠比目鱼肌各5块,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方法,观测比目鱼肌纤维形态、肌肉质量、肌重-体质量比及其肌纤维构成比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结果:比目鱼肌内肌纤维横截面的形态随年龄增长变得不规则,肌纤维和肌束之间的结缔组织逐渐增多。30月龄SD大鼠体质量较18月和25月龄低;30月龄SD大鼠肌重和肌重-体质量比较其余年龄组均明显减小。SD大鼠比目鱼肌内慢肌纤维所占比例各年龄组比较无差别;而快肌纤维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到30月龄其所占比例较25月龄高;同时,自18月龄开始,比目鱼肌内新生和杂合肌纤维出现的几率增加。结论:30月龄SD大鼠比目鱼肌质量、肌重-体质量比均较其余年龄组明显下降,提示该肌肉在老年晚期其承重和维持体态姿势的功能受损,但其骨骼肌纤维仍具有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