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卒中损害呼吸中枢或其传导通路,可导致不同模式的呼吸障碍,加重脑损害。文章从中枢性呼吸障碍的临床表现、类型以及脑部病变部位的鉴别等方面对卒中所致的中枢性呼吸障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脂肪变性.轻度脂肪肝常无临床表现症状,中重度脂肪肝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甚至可引起肝功损害,长期不注重控制将导致肝硬化、肝坏死。笔者现将2004年对该区餐饮业健康检查时经肝脏B超检查发现的171例脂肪肝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目的:观察丁苯酞(恩必普)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94只MCAO大鼠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各47只,另取3只RHRSP作为假手术组.治疗组于MCA闭塞d1起po丁苯酞150 mg·kg-1,bid,给药10 d.每日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d10处死大鼠取脑进行TTC染色及常规病理检查,观察局部血栓梗死灶微血管等的变化.结果:丁苯酞治疗1~6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增加(如d4治疗组(17.14±0.38)分, NS组(15.29±1.11)分,P<0.05);治疗组梗死面积为(6.94±2.11)mm2,梗死灶占前脑面积百分比在治疗组为(1.82±0.50)%,均显著低于NS组[(8.90±1.96)mm2和 (2.40±0.65)%,均为P<0.05];治疗组局部血栓变小、梗死灶及周围微血管增生也显著多于NS组(79% vs 62%,P<0.05),灶内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丁苯酞可改善病灶局部循环,减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温红梅 《全科护理》2008,6(33):3014-3015
[目的]总结程序化护理工作模式在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程序化护理工作模式运用于152例急诊PCI术中。[结果]152例病人在来院90min之内全部开通血管梗死相关动脉(IRA),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结论]程序化护理工作模式在急诊PCI术中的应用具备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吞咽障碍患者能否启动直接摄食训练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吞咽障碍患者233例,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根据出院时的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分为摄食训练组(FOIS>1)和非摄食训练组(FOIS=1),分别进行单因素差异性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相关因素对是否启动摄食训练的预测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除吞咽动作外,2组患者在Rosenbek渗漏-误吸分级(PAS)、意识状态、体力耐力、肺部感染控制情况、误吸类型、自主咳嗽能力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S<5(OR=21.064,P<0.001)、体力耐力可(半坐卧位或坐位可坚持30 min及以上)、肺部感染控制、有自主咳嗽能力可能是启动直接摄食训练的指征(P<0.05)。ROC分析显示,PAS分级预测启动直接摄食训练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2(P<0.001),其余三项单独指标AUC均<0.7,而PAS分级、体力耐力、肺部感染控制情况及自主咳嗽能力四项指标联合的AUC为0.870(P<0.001),敏感度为84.9%,特异度为77.1%。 结论 吞咽障碍的误吸情况(PAS分级)、体力耐力、肺部感染控制情况及自主咳嗽能力可能是患者启动直接摄食训练的影响因素,上述指标对启动直接摄食训练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且这4项指标联合的预测效果优于各单项指标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声门下氧气脉冲辅助增压训练对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18例,通过气切套管的声门下吸引管给予氧气脉冲,按照随机顺序给予氧流量为2L/min、4L/min、6L/min,同时患者进食一口量为5ml中稠食物3次,每次进食的间隔时间为1min。采用吞咽造影检查评估不同氧流量下的患者渗漏—误吸评分及咽部残留评分。结果:患者在三种氧流量进食时渗漏误吸情况均较无氧气脉冲的情况下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两比较发现,2L/min与4L/min氧流量、2L/min与6L/min氧流量、4L/min与6L/min氧流量进食的渗漏误吸改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三种氧流量进食时患者残留评分较无声门下气脉冲时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氧气脉冲辅助增压训练对于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渗漏误吸情况有较好的即时改善作用,但对进食时残留无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健康人群对黄原胶及变性淀粉两种常见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和异味差异。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例纳入吞咽患者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19例纳入健康成人组。分别采用黄原胶类、变性淀粉类增稠剂配制稳定性、流变性一致的增稠液体,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2组受试者对黄原胶类、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及对异味的主观接受程度。 结果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优于黄原胶类增稠剂(P<0.05),而健康人群对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优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P<0.05);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黄原胶类和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异味度无明显差异(P>0.05),健康人群对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异味度评分明显低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异味度评分(P<0.05)。 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相对较好,健康年轻人群对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优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上述不同结果可能与脑卒中患者口腔感觉功能减退以及增稠剂异味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病灶部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病灶部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特点。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且病变局限于单侧大脑或脑干的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部位分为3组,其中单侧脑干病变29例(纳入单侧脑干组),左侧半球(皮质+白质)病变37例(纳入左侧半球组),右侧半球(皮质+白质)病变26例(纳入右侧半球组)。入院后所有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口腔运送、吞咽启动、残留、渗漏、误吸、咳嗽反射及环咽肌开放等指标结果。 结果 3组患者在口腔运送(χ2=0.712,P=0.918)、吞咽启动(χ2=1.564,P=0.458)、渗漏(χ2=5.615,P=0.060)、咳嗽反射(χ2=5.882,P=0.053)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脑干组在会厌谷、梨状窦残留(χ2=6.508,P=0.011)和误吸(χ2=7.803,P=0.005)方面与左侧半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侧脑干组在环咽肌开放方面与左侧半球组及右侧半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9.555和24.630,均P<0.05)。 结论 单侧脑干较单侧大脑半球卒中更容易发生咽期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残留、误吸及环咽肌开放异常等方面,两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特点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对脑干病变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咽缩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干病变所致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包括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球囊导管扩张术等)和假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球囊内未注水),干预组患者在常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