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药物治疗一直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应用步行锻炼对中老年人Ⅰ~Ⅱ期高血压病人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选择 45岁以上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 30例,均按 WHO的高血压标准确诊。男 26例,女 4例,年龄 46~ 76岁,平均 61.3岁。血压为( 164± 18.6/100± 12.9) mmHg。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口服各种降压药物。全部患者经心电图、肝肾功能、血 T3、 T4、眼底及心功能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病。 所有患者上午 10时及晚 6时 30分进行户外匀速步行锻炼,平路行走 30~ 60min/次, 3km/次。于患者治疗前和…  相似文献   
2.
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1]。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脂代谢紊乱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脂肪肝等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所以防治高脂血症对预防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起着重要作用。1病因临床上高脂血症可分为两类:①原发性,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②继发性,常见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1]。2诊断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晨峰血压增高(M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仪监测156例老年原发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分为MS组(92例)和非MS组(64例),同时完善头磁共振成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肌核素灌注显像及生化指标。结果与非MS组相比较,MS组患者年龄更大,空腹血糖及C反应蛋白更高,存在更多的多发脑梗死,颈动脉内膜更厚,左心室质量指数更大,心肌缺血及尿微量白蛋白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增加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应注意早期识别,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常规方法,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改善生存者的心功能,国内主要的溶栓药为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我们以2000~2003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心内科2000~2003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6例,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36例(包括前间壁、广泛前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0例(包括下壁下后壁、右室);胸痛<6 h入院者146例,6~12 h者60例206例患者的诊断标准,溶栓适应证、禁忌…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 1998年 1月~ 2000年 1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在众多药物中尤以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脏耐力的疗效最显著,客观指标改善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按缺血性心脏病分类标准,将住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并伴明显心电图 ST- T改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 20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105例,男 70例,女 35例;年龄 62~ 88岁。对照组 97例,男 60例,女 37例;年龄 63~ 90岁,平均 63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组选用浙江康恩贝集团生产的葛根素注射液,按 0.3~ 0.4g/d,加入 5…  相似文献   
6.
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常规方法,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改善生存者的心功能,国内主要的溶栓药为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我们以2000-2003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旨在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加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传统方案是rt-PA 3h静脉给药 10 0mg ,即首次给予 10mg冲击量 ,第 1h静脉输注 5 0mg ,第 2h输注 2 0mg ,第 3h输注2 0mg。此方法确定显示了较高的冠脉再通率 ,但由于价格昂贵 ,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结合国情 ,我们采用目前国内推荐的小剂量rt -PA 5 0mg加速静脉溶栓治疗AMI,即10mg静脉注射 ,余 40mg30min静脉滴注完毕。研究对象为 1997- 12~ 1999- 12我科住院病人 38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11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同时分析此类患者发生低白蛋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04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住院期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白蛋白正常组(血清白蛋白≥35 g/L)、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35 g/L)。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低白蛋白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通过多因素COX回归评价血清白蛋白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白蛋白正常组相比,低白蛋白组年龄更大,男性比例、NYHA心功能分级、直接胆红素、肌酐、脑钠肽、C反应蛋白更高,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钠更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NYHA心功能分级、高龄、高脑钠肽、低血钠、低总胆固醇、低血红蛋白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白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1048例入选患者平均随访20±18个月,随访期间,整体死亡306人,病死率为29.2%,低白蛋白组死亡116人,病死率为37.7%;白蛋白正常组死亡190人,病死率为25.7%。当白蛋白作为连续性变量进入COX回归分析模型时,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每下降1 g/L,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死亡风险就增加3.8%(HR=1.038,95%CI为1.007~1.070,P=0.015)。当白蛋白作为分类变量进入COX回归分析模型时,多因素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死亡风险要比白蛋白正常者增高0.296倍(HR=1.296,95%CI为1.019~1.648,P=0.035)。结论血清白蛋白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临床因素与低白蛋白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