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处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的老年女性患者100例,根据穿刺部位不同随机分为鼻烟壶组50例(穿刺鼻烟壶部位)及经典组50例(穿刺常规桡动脉)。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置入支架、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脉瘤及桡动脉闭塞率等情况。结果 2组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手术成功、手术时间、置入支架、术后血肿、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壶组桡动脉痉挛、闭塞和总并发症发生率较经典组明显降低(2%vs 8%,2%vs 10%,6%vs 20%,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桡动脉途径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及闭塞率更低,安全性好,可以作为常规桡动脉的替代途径应用于冠状动脉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经远端桡动脉与经典桡动脉途径在PCI中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PCI的老年患者200例,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远端桡动脉组及经典桡动脉组,每组100例。比较2组血管内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置入支架数、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置入支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远端桡动脉组较经典桡动脉组血管内径略细,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2)mm vs(2.6±0.3)mm,P>0.05]。2组患者PCI术中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远端桡动脉组桡动脉痉挛(3.0%vs 9.0%,P=0.048)、桡动脉闭塞(1.0%vs 8.0%,P=0.031)、并发症发生率(6.0%vs 21.0%,P=0.013)明显低于经典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局部血肿、动脉瘤、动静脉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桡动脉途径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及闭塞率更低,安全性好,可以作为经典桡动脉的替代途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例1,男,69岁。主因"突发胸闷、憋气1h"于2011-01-27来诊。入院前1h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心前区不适、气促,不能平卧,大汗,含服"速效救心丸"无效,来我院急诊室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V7~9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考虑"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而收住院。既往风湿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午拜读了许玉韵、杨士伟医生的信件,现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问题(1)患者做超声过程中出现了左心室下壁运动的逐减低,这是超声科医生也觉得非常罕见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6.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初发的房颤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造成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而且房颤持续时间长会使房颤变成持续性甚至永久性房颤,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为此,转复房颤可以说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我们在日常急症工作中采用顿服600mg普罗帕酮的方法,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例1 女性,34岁,主因"胸骨后疼痛6 h"就诊,既往体健.入院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于入院前12 h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以进食和呼吸时明显.杏体:体温36.8℃,血压60/4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面色苍白,颈静脉无怒张,心音低,律齐,心率60次/min,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逆转心房的电重构,减少心力衰竭(心衰)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复发率。为此,我们使用ACEI治疗慢性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38例,观察住院4周后房颤复发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迎午  彭文近 《天津医药》2011,39(9):877-878,887
1病例报告患者男,71岁。主因间断发作胸痛4年,加重8h,于2010年3月2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年,因胸痛持续不缓解,以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我院,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前降支(LAD)开口近端90%狭窄,中段100%闭塞,行急诊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于LAD近中段植入支架2枚。术中第2枚支架置入时,支架覆盖了中央支开口。术后坚持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治  相似文献   
10.
病例1:患者男,53岁,主因"间断发作胸背部疼痛"2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吸烟史20余年,20支/d.入院查体:BP 150/80 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肢不肿.心电图前壁导联ST-T改变.入院后查心肌酶不高,血糖升高,考虑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Ⅲ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