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吸烟健康人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探讨吸烟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1例脑梗死吸烟者和31例脑梗死不吸烟者、3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者和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吸烟者以及26例健康吸烟者和28例健康不吸烟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测定脑血流速度和吸烟后10min脑血流速度。结果脑梗死吸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组和健康吸烟人群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分别高于脑梗死不吸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吸烟组和健康不吸烟人群(P<0.05),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升高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428,P<0.01);吸烟10min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吸烟前明显加快(P<0.05)。结论吸烟使健康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升高。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8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功山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44-45,4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康复组患者在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72 h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6.20±1.59)、(6.12±1.42)分]、下肢FMA评分[(6.67±2.21)、(6.31±2.41)分]、MBI评分[(26.15±10.52)、(26.39±10.62)分]均低于治疗后[康复组:(24.62±3.31)、(26.23±7.27)、(34.95±8.26)分,对照组:(11.52±3.63)、(13.84±6.29)、(30.23±7.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t=4.965、5.145、3.675,均P〈0.05;对照组:t=2.471、2.542、3.274,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t=2.547、2.965、2.312,均P〈0.05)。结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脑梗死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不吸烟组6只、吸烟组6只和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6只。脑梗死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24只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24只,分别于梗死后2、6、12及24h干预,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结果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吸烟组(P<0.05)。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应时间点脑梗死组(P<0.05),且梗死后2h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组。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阻断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并且早期用药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吸烟脑血栓患者及吸烟健康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吸烟对脑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5例吸烟脑血栓患者和43例不吸烟脑血栓患者及42例吸烟健康者和45例不吸烟健康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结果吸烟脑血栓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脑血栓患者和不吸烟健康者(P<0.01);吸烟健康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健康者(P<0.01)。重度吸烟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吸烟者、轻度吸烟者及不吸烟健康者(P<0.05或0.01)。吸烟指数与血浆组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长期吸烟致血浆组织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在脑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94.74%,对照组为65.79%,8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面部表情自然程度、眼裂闭合程度、鼻唇沟变浅程度、口角歪斜程度额纹消失程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还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药物疗法,它只能作为治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CRP的变化。方法将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尤瑞克林能明显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脑组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灶大小又分为小面积亚组(n=30),中面积业组(n=24)和大面积亚组(n=36),再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n=33)、中度亚组(n=19)和重度亚组(n=38);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同型Hcy、hs-CPR及D-D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Hcy、hs-CRP、D-D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亚组患者血清Hcy、hs-CRP、D-D的含量>中面积亚组>小面积亚组(P<0.05);重度亚组患者血清中的Hcy、hs-CRP、D-D的含量>中度亚组>轻度亚组(P<0.05)。结论 Hcy、hs-CRP和D-D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脑缺血大鼠MMP-9mRNA及其蛋白表迭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鼠动脉检塞模型,免疫组化和原住杂交测定不同时间点鼠缺血脑组织MMP-9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鼠脑中MMP-9厦mRNA表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小剂量治疗后脑MMP-9及mRNA表达略有下降,大剂量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脑动脉栓塞后MMP-9表达增加,呈一定时相性;七叶皂苷钠治疗后可能通过减少MMP-9的表迭,抑制脑水肿的形成,具有对抗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