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13篇
  免费   5864篇
  国内免费   2388篇
耳鼻咽喉   1704篇
儿科学   6317篇
妇产科学   2734篇
基础医学   21954篇
口腔科学   4477篇
临床医学   12041篇
内科学   34225篇
皮肤病学   3094篇
神经病学   10485篇
特种医学   36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6989篇
综合类   12734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0084篇
眼科学   3504篇
药学   21535篇
  20篇
中国医学   8773篇
肿瘤学   6220篇
  2023年   1106篇
  2022年   1695篇
  2021年   3206篇
  2020年   2237篇
  2019年   13466篇
  2018年   12898篇
  2017年   6222篇
  2016年   1863篇
  2015年   1886篇
  2014年   3781篇
  2013年   5792篇
  2012年   3921篇
  2011年   3937篇
  2010年   3269篇
  2009年   3127篇
  2008年   3594篇
  2007年   4657篇
  2006年   4719篇
  2005年   4671篇
  2004年   3642篇
  2003年   3716篇
  2002年   3543篇
  2001年   3430篇
  2000年   3597篇
  1999年   3172篇
  1998年   3222篇
  1997年   2561篇
  1996年   2364篇
  1995年   2745篇
  1994年   2572篇
  1993年   2009篇
  1992年   1593篇
  1991年   1583篇
  1990年   1324篇
  1989年   1032篇
  1988年   1073篇
  1987年   1036篇
  1985年   5465篇
  1984年   7317篇
  1983年   5868篇
  1982年   6295篇
  1981年   5736篇
  1980年   4924篇
  1979年   4984篇
  1978年   4078篇
  1977年   3055篇
  1976年   3533篇
  1975年   2736篇
  1974年   2523篇
  1973年   22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损伤是衰老相关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可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凋亡, 加快个体衰老速度、增加衰老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本文将从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两个层面阐述其与衰老之间的研究进展, 并综述其与衰老常见相关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及早衰综合征的关系, 为抗衰老研究和临床干预衰老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间隙连接蛋白(Cx)在保证细胞间物质信息传递及维持皮肤屏障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甚至表达水平异常均会引起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编码人类Cx家族的21个基因中,与Cx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伴随疾病至少有14种。其中,Cx43分布最广,不仅在大多数器官组织中均有报道,也是伤口愈合、皮肤角质化,以及皮肤肿瘤发展等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节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Cx43基因(GJA1)在皮肤屏障中的作用、GJA1基因突变相关皮肤疾病及其潜在致病机制这几个快速发展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以期为Cx43临床伴发疾病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A priori subcell limiting approach is developed for high-order flux reconstruction/correction procedure via reconstruction (FR/CPR) methods on two-dimensional unstructured quadrilateral meshes. Firstly, a modified indicator based on modal energy coefficients is proposed to detect troubled cells, where discontinuities exist. Then, troubled cells are decomposed into nonuniform subcells and each subcell has one solution point. A second-order finite difference shock-capturing scheme based on nonuniform nonlinear weighted (NNW) interpolation is constructed to perform the calculation on troubled cells while smooth cells are calculated by the CPR metho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ubcell limiting strategy on unstructured quadrilateral meshes is robust in shock-capturing.  相似文献   
4.
5.
6.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因肝脏等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下降导致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受损的一种病理性反应。IR作为2型糖尿病典型的病理特征,其发病机制是抗糖尿病研究的焦点。本文就糖尿病状态下的糖代谢、脂代谢、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炎症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UH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阐明树舌灵芝主要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鉴定树舌灵芝的主要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平台对鉴定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对核心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8.0绘制关联网络图,同时通过分子对接评价树舌灵芝核心成分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及3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该研究从树舌灵芝中鉴定化合物62个;30个活性化合物主要作用在IL-6、PTGS2和MAPK1等32个核心靶点,通过PI3K/Akt、TNF及肺结核等多条与肺损伤保护相关通路,发挥防治COVID-19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小白菊内酯、1,4-二羟基-2-萘甲酸和瑞香素等核心成分与ACE2及3种SARS-CoV-2蛋白的亲和作用较好。结论该研究初步阐明树舌灵芝的化学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为筛选树舌灵芝防治COVID-19的药效成分及深入阐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Metastatic brain disease frequently complicates extr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neoplastic dis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reported incidence over time. Brain parenchyma is the commonest anatomical site, with other lesions involving the spinal cord, dura and tissues surrounding the CNS. Metastases are usually characterised by a well-defined border with surrounding brain, although some can show an infiltrative edge. The use of appropriate immunohistochemical panels can help identify the origin of most tumours, and molecular testing should b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site of origin even if performed on a previous specimen due to potential changes in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Reliable detection of 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 using CSF cytology relies on examination of an adequate volume of fluid;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flow cytometry can also be useful in the correct settings. Advances in the field include liquid biopsies, where circulating biomarkers are examined, and the use of methylation profiling to identify primary tumour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CNKI、PubMed、Drugbank、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平台检索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肿瘤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构建网络互作(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基因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得到冬虫夏草22个化合物,86个抗肿瘤共同靶点,主要包括环加氧酶(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胱天蛋白酶3(CASP3)、JUN基因等关键靶点。GO分析与KEGG通路结果显示,冬虫夏草抗肿瘤涉及到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PPAR、花生四烯代谢、5-羟色胺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将关键化合物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冬虫夏草抗肿瘤可能的前5个主要活性成分11,14-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黄豆黄素、胆甾醇和豆甾醇与关键靶点PTGS2、PTGS1、PGR、HMGCR和CNR1均能自发结合。结论 初步探讨了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及相关通路,发现冬虫夏草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抗肿瘤,为后期实验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