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7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350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403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168篇 |
2017年 | 239篇 |
2016年 | 274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404篇 |
2013年 | 303篇 |
2012年 | 333篇 |
2011年 | 366篇 |
2010年 | 299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300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同期首次发病的76例脑卒中患者,通过脑卒中影响量表(SIS)收集患者脑卒中后1个月、4个月的资料,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照顾类型、性别、病变部位、婚姻、合并症6个变量与脑卒中后1个月的生存质量有关,其中文化程度的影响最大;康复护理、婚姻、社会支持、性别与脑卒中后4个月的生存质量有关,其中康复护理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最大。结论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较多,而且存在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相关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设计,以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第3版)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3所医院的2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各种症状中发生率居前五位的有缺乏活力、脱发、精神紧张、出汗和焦虑不安;出现频率高居前五位的症状是缺乏活力、睡眠不好、口干、没有食欲和出汗;严重程度居前五位的症状是脱发、缺乏活力、睡眠不好、精神紧张和进食口味改变;对患者造成困扰程度居前五位的症状是脱发、感到“我看起来不像自己”、睡眠不好、没有食欲和缺乏活力;对乳腺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缺乏活力、焦虑不安、疼痛、睡眠不好、便秘、急躁易怒、口千、出汗、手脚感到麻木或刺痛、皮肤改变、腹泻、恶心、没有食欲、气紧或呼吸困难,确定系数R^2=0.790。结论乳腺癌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缺乏活力;脱发是使患者感到最困扰的问题;其他值得注意的症状有:感到“我看起来不像自己”,睡眠不好,没有食欲。对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评分产生影响的症状有14项,它们可以共同解释乳腺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总变异的79.0%。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和抑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6例RA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评定,并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SAS标准分为(47.18±8.69),焦虑情绪患有率为36.76%;SDS标准分为(52.35±11.31),抑郁情绪患有率为61.76%。SAS及SDS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患者的SAS、SDS标准分均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RA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以抑郁情绪为主,并与病情及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提示RA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是引起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为寻求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艾滋病患者目前得到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1.38±5.67)分,常模为(34.56±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艾滋病患者获得较低水平的社会支持。调查还显示,单身、有吸毒和/或性乱史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更低,家庭和医务人员是艾滋病患者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结论:艾滋病患者迫切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怀,消除歧视和排斥,护理人员应树立社会支持理念,正确评估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强化和拓宽患者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网络,为患者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放疗后遗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减轻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遗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放疗结束后、放疗后六个月进行生存质量测定.实验组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生存质量测定指标,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计划,对可能引起的放疗后遗症进行全方位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并于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半年后随访调查显示,实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治疗前行为,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健康信息,掌握有效的自我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再次住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再次住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植入支架的2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其中2005年1月~2005年9月的114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不定期电话随访。2005年10月~2006年7月的132例患者为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由护士每周一次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和监督,观察一年内两组患者由于心脏疾病再次住院的情况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情况等。结果(1)对照组患者由于心脏疾病而住院的比例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2)观察组中药物使用不当引起再住院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3)一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医患护患关系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显著减少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因心脏疾病再发而住院的发生率,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患、护患关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8.
癌症患者康复期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适合癌症康复期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其临床效果,为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主观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研究时象94例,按照时照匹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干预组4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分别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简明心境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其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组较对照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和总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活质量,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有利于改善癌症康复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经效果评价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癫痫患者(癫痫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