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20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73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3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7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益气化生汤治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患者前后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方法]将220例I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予益气化生汤治疗,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铝碳酸镁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①治疗前存在萎缩和乏力危险因素,则治疗前存在IM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249和1.724.②治疗前存在萎缩和纳差危险因素,则治疗后存在IM的相对危险度分别2.631和0.198.③治疗后仍有萎缩者,存在IM的相对危险度为5.609.④治疗组对胃痞、胃胀、胃痛、嗳气、嘈杂、乏力、纳差、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IM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IM逆转有效率为75.5%.⑤Hp感染不是发生IM的危险因素,根除Hp不一定能逆转IM.[结论]胃黏膜IM与萎缩密切相关,益气化生汤能有效缓解IM患者症状和逆转IM等胃黏膜活检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环氧化酶-2(COX-2)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表达的关系.方法:本课题病例选用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型患者120例,设计A组(Hp阳性)60例、B组(Hp阴性)60例.结果:Hp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型中阳性率较高,且Hp阳性者COX-2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Hp感染率高,COX-2在Hp感染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Hp感染可使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中COX-2表达增强,COX-2表达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儿童与成人胃黏膜免疫状态差异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2月因上腹部症状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120例儿童作为儿童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有上腹部症状的成人患者120例作为成人组,根据Hp检测结果,将儿童组分为Hp阳性组90例和Hp阴性组30例,成人组分为Hp阳性组90例和Hp阴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免疫相关指标。结果成人与儿童Hp阴性组的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κB(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m RNA(PPAR-γm RNA)、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2(IL-2)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1、0.53,t=0.73、0.85、1.10,均P>0.05)。成人Hp阳性组COX-2、NF-κB、PPAR-γm RNA、IL-8及IL-2表达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0、114.40,t=5.63、17.86、18.82,P<0.05或P<0.01),儿童Hp阳性组COX-2、NF-κB、PPAR-γm RNA、IL-8及IL-2表达均高于儿童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73、79.91,t=4.18、3.27、14.69,P<0.05或P<0.01),成人Hp阳性组COX-2、NF-κB、PPAR-γm RNA、IL-8及IL-2表达均高于儿童Hp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8.90,t=4.44、5.44、7.09,P<0.05或P<0.01)。结论儿童与成人Hp感染后胃黏膜的局部免疫反应差异,可以为胃黏膜损伤程度和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腹痛的发病机制.方法 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以上腹痛为临床表现的FD患者36例.胃镜下Hp快速尿素酶及C13尿素呼气试验将36例患者分为Hp(+)组(n=20)和Hp(-)组(n=16),同时选择12例健康人设立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各组组织中的密度值及明确SP、CGRP在细胞中的定位.视觉模拟评分将Hp感染的FD患者腹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比较SP、CGRP在不同腹痛程度患者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Hp(+)组SP、CGRP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Hp(-)组(SP:0.056±0.016 vs.0.027±0.009;CGRP:0.073±0.018 vs.0.034±0.009,P<0.05).SP、CGRP在重度腹痛患者中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中度腹痛者(SP:0.074士0.011 vs.0.055±0.012;CGRP:0.094±0.005 vs.0.075士0.009,P<0.05);中度腹痛患者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轻度腹痛者(SP:0.055±0.012 vs.0.043±0.008;CGRP:0.075±0.009 vs.0.054±0.010,P<0.05).显微镜下观察到CGRP位于胃窦腺上皮细胞胞质内,SP同样位于胃黏膜细胞胞质.结论 Hp感染的FD患者腹痛与SP、CGRP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埃索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将观察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n=20)和观察2组(n=20),观察1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Hp阳性率4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50%(P<0.05);②Hp阳性率与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观察1组的65.00%(P<0.05);④观察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观察2组10.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会抑制反流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8.
9.
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关系。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中青年组,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Hp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老年组Hp阳性率为74%,中青年组阳性率为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Hp阳性率分别为78.5%及72.7%,中青年组分别是32.3%和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Hp阳性率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Hp阳性率为79.3%,女性患者为65.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的感染与年龄、上消化道疾病状况、性别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关系已有不少研究和报道,但Hp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及组织类型的相关性少有报道。作者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胃镜检查5568例病理诊断为胃癌的97例患者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明显的联系,与发生部位及组织类型亦有相关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