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939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118篇
  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股疝的手术结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PP组和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开放组),TAPP组31例,开放组27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采用卡罗来纳舒适量表(CCS)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和24个月的生活质量。 结果TAP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和开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在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方面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TAPP组术后离床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均无复发病例。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的疼痛、运动受限及总体生活质量(P<0.05);TAPP组患者术后1个月疼痛及总体生活质量优于开放组(P<0.05)。 结论TAPP与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均可有效治疗股疝。TAPP可作为无全身麻醉禁忌股疝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股疝的治疗应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手术医师的技术掌握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分型鉴别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斜疝、直疝、股疝的类型,多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多层螺旋CT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多层螺旋CT检查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102例患者中单纯性斜疝70例,单纯性直疝20例,单纯性股疝5例,左侧复发性腹股沟直疝2例,右侧嵌顿性腹股沟股疝5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斜疝占64.71%(66/102),直疝占16.67%(17/102),股疝占6.86%(7/102)。多层螺旋CT诊断斜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67%、91.67%;直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00%、85.00%、85.00%;股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0.00%、70.00%、70.00%。多层螺旋CT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稍高于矢状位的98.04%(P>0.05);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8.04%,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102例患者共有疝囊105个,斜疝患者有72个疝囊,直疝患者有23个疝囊,股疝患者有10个疝囊。93.06%(67/72)的斜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扩大,直疝及股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均正常;斜疝及直疝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股疝疝囊均股三角填塞;斜疝及股疝疝囊均无侧新月征,82.61%(19/23)的直疝疝囊具有侧新月征;斜疝及直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方,股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后方;90.28%(65/72)的斜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直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股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腹股沟疝的诊断,与临床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了解相结合,对腹股沟直疝、斜疝及股疝的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双孔腹腔镜疝修补术(DSLH)与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SSLH)在儿童腹股沟疝微创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经B超检查确诊的腹股沟疝患儿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9例接受DSLH治疗为DSLH组,89例接受SSLH治疗为SSLH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相较DSLH组,SSLH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t=3.814、4.413,均P<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早(χ2=113.51,P<0.001),术中出血量少(t=4.012,P<0.001);但是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6、0.339,P=0.316、0.560)。 结论SSLH较DSLH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放置引流与不放置引流对预防血清肿形成的疗效。 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ovid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至2016年10月,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放置引流与不放置引流的临床对照研究,2位作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估,使用Cochrane 5.0.1系统评价手册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2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4项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包括3 448例患者,其中术后放置引流组2 607例,术后未放置引流组841例。对纳入研究进行整体分析显示,放置引流组总体在减少术后血清中发生率方面高于未放置引流组(P=0.007),相对危险度为0.29,95%可信区间(CI):0.12~0.72;放置引流组总体在增加手术时间方面高于未放置组(P=0.006),标准化均数差为0.36,95% CI:0.22~0.51。2组总体在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股沟疝术后放置引流可以减少术后严重血清肿的形成,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联合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安徽阜阳疝病专科医院利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682例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682例患儿手术均在单孔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精索血管或输精管损伤。手术时间:单侧5~12 min,平均8.5 min;双侧10~24 min,平均17 min。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75例(13.09%)。术中出血量为0.5~2 ml,平均1 ml。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恢复饮食,并可下床活动。所有患儿均在术后次日上午办理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 结论应用硬膜外穿刺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斜疝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开展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幼儿骶管麻醉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12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行小儿疝手术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儿行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对照组患儿行阻力消失技术定位骶管穿刺,比较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 结果(1)观察组患儿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术后苏醒时间、氯胺酮使用剂量、术毕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观察组患儿骶管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与术后(2、4、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气腹前,2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观察组心率、MAP、Pet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压、血氧饱和度、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幼儿骶管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手术,定位准确,患儿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并减少其苏醒期躁动,改善患儿血气与循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腹股沟疝患儿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82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儿41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统计2组麻醉前(T1)、麻醉后10 min(T2)、术后即刻(T3)、术后8 h(T4)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术后5、60、120 min时疼痛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acial expression scoring,FLACC)及苏醒期躁动评分(awakening period score,AS)、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T2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1时期增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T3及T4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2时期降低,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60、120 min试验组FLACC及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呕吐(7.32%)、躁动(12.20%)、嗜睡(9.76%)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股沟疝患儿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可减少氯胺酮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程度,还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及躁动程度,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行不同类型的疝修补术,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于术后统计患者手术效果及反流情况,观察手术前后食管压变化。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反流时间显著缩短、反流次数与长反流次数显著减少、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DeMeester及GERDQ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LES压力、残余压均显著升高,松弛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增加食管压力,抑制患者反流症状,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106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3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而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隐匿性疝、对侧疝突出、复发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4、19.072、58.681、14.511、4.981,P均<0.001)。腹腔镜组住院费用(4 152.85±541.59)元高于传统手术组(3 860.71±459.7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腹腔镜组住院时间(2.07±1.12)d与传统手术组(2.14±1.4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78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传统手术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4,P=0.003)。术后腹腔镜组对侧疝突出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9.4%,P=0.003);隐匿性疝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比0,χ2=5.248,P=0.022);2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8%,χ2=2.038,P=0.153)。 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儿迅速康复,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