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1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1696篇
基础医学   477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874篇
内科学   306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183篇
特种医学   516篇
外科学   906篇
综合类   1431篇
预防医学   688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800篇
  8篇
中国医学   211篇
肿瘤学   71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643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8月—2021年7月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试验组采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盆底电生理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FDI-20)、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IQ-7)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各项盆底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试验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对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范围大,技术难度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宫颈癌根治术中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在示踪前哨淋巴结、识别盆腔神经、评估子宫血流灌注和保护输尿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不仅提高了术中肿瘤切除的准确性,还能实现重要解剖结构的可视化,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使患者获益。但目前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去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石雯  王茂彩  王敏仪  陈姗  李骁 《新医学》2022,53(12):926-930
目的 探讨重度与非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经宫腔镜确诊IUA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UA AF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重度IUA组(重度组,41例)和轻中度IUA组(非重度组,77例),并分析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与非重度组患者比较,重度组患者的孕次较多、2次以上清宫史者比例较高、宫腔镜电切操作次数较多(P均< 0.05)。2组中人工流产术后、宫腔镜下电切术后、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后宫腔操作史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重度组患者中宫腔操作次数 ≥3次者比例(85%)高于非重度组(P < 0.05);重度组患者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宫腔异常(回声不均、连续性中断、显示不清或粘连)者的比例高于非重度组(P < 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可增加IUA发生的风险,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IUA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与子宫肌瘤都是女性常见疾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3种疾病的检出率不断升高。近年来西医及中医学研究均发现,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西医学研究认为,三者均归属于下丘脑-垂体-腺体轴,均受雌激素水平影响,有相似的生理病理基础;从中医学理论分析,甲状腺、乳腺与胞宫位于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均会受情志因素影响,气郁、瘀血、痰浊是其共同的病理产物,治疗都以疏肝散结为治疗总则,故3种疾病在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上有相似之处。本文从西医、中医发病机制角度,重新认识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与子宫肌瘤内在相关性,以期临床中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最常用方法,但术后粘连复发率高,妊娠结局不理想,因此术后常需联合辅助治疗措施改善预后。传统辅助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物理屏障以及口服或局部应用药物等,其中宫内放置Foley导管常与口服雌激素联合应用,因其疗效稳定、性价比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已久。近年来以生物制剂和生物材料为基础的多种新型辅助治疗措施逐渐应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其中富血小板血浆和干细胞等生物制剂在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生殖结局等方面显示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基于凝胶、支架等生物材料的新型辅助治疗措施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为难治性宫腔粘连带来了希望。综述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传统及新型辅助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为宫腔粘连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TROSCT的临床特征,总结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年龄40~60岁(平均49.2岁,中位52岁)。3例以阴道出血就诊,1例因子宫肌瘤切除发现,1例因体检发现黏膜下肌瘤就诊。3例肿瘤组织位于内膜部位,1例位于肌壁间,1例位于内膜及肌层。4例患者随访18~147个月不等(平均95.5个月),无一例复发或转移。组织学上可见巢状、小梁状、条索样、片状或Sertorli管样结构;肿瘤细胞可呈上皮样,具有丰富的、泡沫状或透明的胞质,也可呈短梭形或卵圆形,胞质稀少;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AE1/AE3(4/4)及vimentin(3/3),不同程度地表达性索标志物α?inhibin(5/5)、calretinin(5/5)、CD99(5/5)、MelanA(2/3),激素受体ER(3/4)、PR(4/4),及CD10(4/5),不表达平滑肌标志物SMA(0/2)。Ki?67增殖指数2%~10%。结论UTROSCT是一类特殊的子宫肿瘤,绝大部分呈良性经过,病理形态具有性索样的分化特点,组织结构多样,可表达多种性索及上皮标记物,分子改变与卵巢性索肿瘤及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不同,可资鉴别。  相似文献   
7.
Giant cell tumor (GCT) of bone accounts for ∼ 5 % of primary bone tumors, however involvement of rib is uncommon. We here discuss a rare case of giant cell tumor of anterior arc of rib mimicking malignant breast mass with associated lung metastasis in a 28 year old woman. CECT and MRI revealed large soft tissue mass with epicenter at 3rd rib and erosion of 3rd rib. CECT also revealed lung metastasis. Histopathology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联合灰阶超声探讨产后不同分度子宫脱垂初产妇会阴体弹性和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产后6~8周,患有子宫脱垂且经阴道单胎足月顺产的初产妇为观察对象。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POP分度标准,将患有Ⅰ度子宫脱垂的65例初产妇纳入B组,Ⅳ度子宫脱垂的46例初产妇纳入C组。收集同期健康已婚未育女性50例作为对照,纳入A组。分别在静息及缩肛状态下,测量三组观察对象会阴体的高度及深度,采集各组会阴体的杨氏模量值。结果三组观察对象的会阴体收缩幅度差值(高度、深度)在缩肛、静息两种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息及缩肛两种状态下健康对照组会阴体的平均杨氏模量值较Ⅰ度子宫脱垂组、Ⅳ度子宫脱垂组高,且Ⅰ度子宫脱垂组高于Ⅳ度子宫脱垂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子宫脱垂初产妇会阴体弹性明显降低,收缩功能减弱,且会阴体收缩功能减低程度与子宫脱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生化汤加味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WanFang)、维普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选择生化汤加味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RCT文献,共计1804例剖宫产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化汤加味联合缩宫素组在产后第1、3、5天子宫底高度[MD = -0.75,95%CI(-1.35, -0.15),P < 0.00001;MD = -1.92,95%CI(-3.13, -0.72),P < 0.00001;MD = -1.92,95%CI(-3.79, -0.06),P < 0.00001]低于单用缩宫素组,联合用药组血性恶露时间[MD = -1.52,95%CI(-2.71,-0.34),P < 0.00001]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MD = -4.47,95%CI(-6.20,-2.75),P < 0.00001]均短于单用缩宫素组。结论 生化汤加味联合缩宫素与单用缩宫素比较,更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少,报道的仅有4例出现轻微腹泻,安全性较高;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子宫动静脉瘘(uterine arteriovenous fistula,UAVF)属于子宫血管病变,是指子宫动脉分支与静脉分支之间绕过毛细血管网出现异常的直接交通。获得性UAVF常继发于子宫的创伤;由于流产手术后妊娠物残留与UAVF的B超表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能会干扰UAVF诊断的准确性。报道1例流产手术后B超提示子宫左后壁混合性块伴极丰富血流信号疑似UAVF病例,经过口服短效避孕药后行宫腔镜手术,最终确诊为妊娠物残留。结合文献复习,为流产手术后妊娠物残留与UAVF的鉴别诊治及预防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