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7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104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05篇
基础医学   239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1340篇
内科学   648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7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067篇
综合类   3091篇
预防医学   442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844篇
  20篇
中国医学   1848篇
肿瘤学   13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623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712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631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碱性亮氨酸拉链和W2结构域2(BZW2)及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VD)在肝细胞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ZW2和IVD的表达情况,分析BZW2和IVD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87例受者中,共有31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36%,复发时间为术后2~49个月,复发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BZW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肝组织(76%比30%),IVD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肝组织(51%比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BZW2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否肿瘤包膜有关(均为P<0.05),IVD表达与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否血管侵犯有关(均为P<0.05)。BZW2高表达组受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BZW2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BZW2低表达组;IVD低表达组患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IVD高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IVD高表达组(均为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BZW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IVD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BZW2高表达和IVD低表达的肝移植受者的累积复发率较高,累积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不同炎症分期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术后治愈标准判断。 方法 将近3年来收治的45 例先天性梨状窝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特点将其分为炎症早期、脓肿期和静止期,观察低温等离子内瘘口消融封闭术后的疗效。 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33例(占比73.3%),其中17例患儿完成二次内镜下探查,内瘘口均一次性闭合且术后B超检查未见异常;16例患儿未接受二次手术探查,仅B超随访,未见异常;好转11例(占比24.4%),均未接受二次内镜手术探查,术后B超随访可见微管残留,但随访半年以上无临床症状发作;未愈1例(占比2.3%),该例完成内镜探查,内瘘口已封闭,B超复查示微管残留,术后7个月患侧颈部再次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反复,仍在随访中。炎症早期患儿4例,术后短期内出现颈部脓肿2例,切开排脓后痊愈;脓肿期患儿15例,术后随访期间未再出现颈部感染;炎症静止期患儿26例,术后7个月患侧颈部再次肿胀1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声音嘶哑1例(静止期),随访1个月恢复,其余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 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炎症静止期和急性感染期的先天性梨状窝瘘,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推荐作为初治先天性梨状窝瘘方法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FLA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胃镜、手术病理结果等检查确诊为ESCC的297例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并选取其中66例患者的癌旁相对正常的食管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LAP表达情况。比较ESCC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FLAP阳性率,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ESCC患者FLAP阳性率。分析FLAP阳性表达与ES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ESCC组织标本FLAP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标本(P<0.05)。肿瘤细胞转移扩散患者的FLAP阳性率高于肿瘤细胞未转移扩散患者,TNMⅢ期患者的FLAP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低分化患者的FLAP阳性率低于中、高分化患者(均P<0.05)。中、高分化患者间以及Ⅰ、Ⅱ期患者间的FLA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endall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ESCC患者肿瘤细胞转移扩散、TNM分期与FLAP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FLAP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FLAP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强,且...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不同T、M分期前列腺癌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接受前列腺MR常规序列成像和小视野IVIM-DWI的不同临床T、M分期及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患者,观察其间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DCstandard)、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及快速扩散分数(f)差异,分析临床T、M分期及Gleason评分与上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T分期前列腺癌ADCstandard、D及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ADCstandard和f在T2与T3期、T2与T4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在T2与T4期、T3与T4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M分期及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ADCstandard和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癌T分期与ADCstandard、D及f呈负相关(r=-0.69、0.75、0.53,P均<0.05),M分期和Gleason评分均与ADCstandardr=-0.34、0.50,P均<0.05)及D (r=0.43、0.53,P均<0.05)呈负相关。结论 不同T分期前列腺癌ADCstandard、D及f存在差异,且T分期与三者均呈负相关;不同M分期前列腺癌ADCstandard和D存在差异,且M分期与二者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增强CT的影像组学定量特征模型在诊断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活检确诊为胃癌患者的术前增强CT图像,采用半自动标注功能对病灶的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进行标注,利用PyRadiomics工具对所有VOI进行特征提取、机器学习的模型建立及分析,以组织病理学分期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影像组学模型在胃癌分期中的诊断能力,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并与两位胃癌影像诊断专业组医师进行比较。结果:针对鉴别T1-T2期与T3-T4期胃癌,在交叉验证集中的AUC为0.879,在测试集中的AUC为0.832,模型准确度为74.3%,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3.3%;针对鉴别N0期与N1~N3期胃癌,在交叉验证集中的AUC为0.839,在测试集中的AUC为0.670,模型准确度为60.0%,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53.3%;在胃癌TNM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分类实验中,在交叉验证集中的AUC为0.907,在测试集中的AUC为0.700,模型准确度为65.7%,敏感度为61.5%,特异度为68.2%;测试集中以上三种诊断试验表现与胃癌影像专业组医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基于胃重建增强CT的影像组学定量特征模型在术前预测胃癌分期中具有与影像专业组医师相近的表现,具有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在G1/G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寻找同时与G1/G2 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NEN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等对pNENs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临床表现及MRI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边界是否清晰、肿瘤直径、有无周围组织浸润、增强后强化均匀与否、ADC比值在不同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WI信号及静脉期、延迟期MRI信号在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pNENs病灶呈囊实性、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情况在不同临床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周围组织浸润、较大的肿瘤直径、较低的ADC比值同时与pNENs较高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MRI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且全面评估pENEs的异质性,辅助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上颌发育不足患者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前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前牵引治疗的上颌发育不足患者36例,根据头颅定位侧位片颈椎骨龄分期(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 method,CVM),分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组(CVM Ⅰ~Ⅱ期)7例、生长发育高峰期组(CVM Ⅲ~Ⅳ期)17例以及生长发育后期组(CVM Ⅴ~Ⅵ期)12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软硬组织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骨性矢状向指标上牙槽座角(SNA角)、上颌突距(A-Np)、前鼻嵴点至垂直参考轴的距离(VRL-ANS)、上牙槽座点至垂直参考轴的距离(VRL-A)、有效上颌长度(Co-A)、上下牙槽座点交角(ANB角)、Wits值在3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治疗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组A-Np改变值[(2.61 ± 1.11)mm]与生长发育后期组[(1.00 ± 0.82)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骨性垂直向指标腭平面倾斜角(SN-PP角)在生长发育后期组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0.90 ± 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2组治疗前后SN-PP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牙性指标上中切牙倾斜度(U1-PP角、U1-SN角)在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其改变值组间差异分析,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 0.05)。软组织指标上唇点到VRL的距离(VRL-Ls)在3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组软组织A点到VRL的距离(VRL-Ss)改变值[(3.25 ± 1.48)mm]与生长发育后期组[(0.91 ± 2.16)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4)。结论    上颌前牵引治疗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及生长发育高峰期可产生较为良好的上颌骨矢状向骨性效应;而在生长发育后期,上颌骨矢状向改善较其他两期差,但垂直向腭平面逆时针旋转最显著;上前牙唇倾效应在3个时期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