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531篇
  免费   16585篇
  国内免费   8789篇
耳鼻咽喉   1522篇
儿科学   2843篇
妇产科学   2379篇
基础医学   14209篇
口腔科学   3873篇
临床医学   54464篇
内科学   23141篇
皮肤病学   3095篇
神经病学   5881篇
特种医学   99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4篇
外科学   16638篇
综合类   127599篇
预防医学   63411篇
眼科学   2960篇
药学   71517篇
  423篇
中国医学   26899篇
肿瘤学   6950篇
  2024年   376篇
  2023年   5412篇
  2022年   5869篇
  2021年   7078篇
  2020年   8126篇
  2019年   7603篇
  2018年   3750篇
  2017年   7078篇
  2016年   8022篇
  2015年   10449篇
  2014年   20628篇
  2013年   21023篇
  2012年   25636篇
  2011年   27036篇
  2010年   25132篇
  2009年   24092篇
  2008年   33302篇
  2007年   25612篇
  2006年   23836篇
  2005年   28641篇
  2004年   16145篇
  2003年   19194篇
  2002年   20002篇
  2001年   11083篇
  2000年   7923篇
  1999年   6682篇
  1998年   6229篇
  1997年   6574篇
  1996年   6256篇
  1995年   5807篇
  1994年   4618篇
  1993年   2309篇
  1992年   1632篇
  1991年   1372篇
  1990年   1254篇
  1989年   1172篇
  1988年   314篇
  1987年   279篇
  1986年   166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构建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效益系统综述的范畴和PICO架构,探讨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目的:通过小范围的临床实践,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基于全程化抗栓药学服务模式的华法林抗凝管理工作效率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7-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临床药师利用基于分级管理的全程化抗栓药学服务模式进行抗凝管理和药学监护,对照组由临床药师按照无差别监护模式进行抗凝管理和监护,记录2种模式下药师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效,通过DEA方法分析比较2种抗凝管理模式的效率。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服用华法林的患者233人(实验组116人,对照组117人),实验组的单位患者管理时间显著减少[(27.8±9.7)min vs.(34.8±11.4)min]。经模型计算后,实验组的总体效率值为1,说明其投入和产出最优,且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化抗栓药学服务模式下药师管理单位抗凝患者需要的时间更少,管理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