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50篇
  免费   1258篇
  国内免费   1457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42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01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7082篇
内科学   1334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521篇
特种医学   10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6904篇
综合类   10409篇
预防医学   176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143篇
  63篇
中国医学   2182篇
肿瘤学   20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1251篇
  2019年   1233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1014篇
  2016年   1052篇
  2015年   1250篇
  2014年   2294篇
  2013年   2323篇
  2012年   2788篇
  2011年   2978篇
  2010年   2768篇
  2009年   2429篇
  2008年   2293篇
  2007年   2034篇
  2006年   1745篇
  2005年   1549篇
  2004年   1213篇
  2003年   1010篇
  2002年   804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前睡眠质量与术后谵妄之间联系。 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老年患者,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60~78岁,平均(72±5)岁。其治疗时间均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手术前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依据患者睡眠情况将其分成睡眠正常组(n=43,睡眠指数<5分),睡眠障碍组(n=47,睡眠指数≥5分)。每组均使用罗库溴铵、舒芬太尼以及丙泊酚诱导麻醉。分别记录每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观察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天数。比较手术后1~5 d内NRS得分、QoR-40得分以及术后谵妄出现次数。 结果9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100.00%,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1.2)个月。睡眠障碍组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观察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手术后1~5 d NRS得分为(3.4±1.1)分、(3.2±1.0)分、(2.7±0.8)分、(2.1±0.6)分、(1.8±0.5)分,均高于睡眠正常组[(2.7±1.3)分、(2.5±1.0)分、(2.2±0.9)分、(1.8±0.7)分、(1.5±0.6)分,P<0.05];睡眠障碍组手术后1~5 d QoR-40得分为(146.1±6.2)分、(149.5±6.3)分、(154.2±6.7)分、(158.5±4.1)分、(162.1±5.2)分,均低于睡眠正常组[(149.2±5.1)分、(152.3±5.1)分、(158.3±5.5)分、(161.2±5.2)分、(165.6±4.1)分,P<0.05)];睡眠障碍组与睡眠正常组手术后1~5 d谵妄总出现率分别是34.04%(16/47)、13.95%(6/47)(P<0.05)。 结论手术前存在睡眠障碍会使患者术后谵妄出现几率上升,并且延长术后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需对患者术前睡眠情况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55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F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 PNF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NF。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 采用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步态, 并进行疗效评价, 测量2组患者的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治疗前改善(P<0.05)。PNF组治疗后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下肢活动[(30.18±4.20)分]、髋关节症状[(16.43±1.99)分]、特殊体征[(29.36±1.25)分]、美观[(13.57±1.91)分]、总分[(89.54±7.76)分]均较对照组优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 且PNF组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0.38±0.17)cm]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 PNF能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和步态, 疗效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依托咪酯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于我院行择期膝关节置换术的7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辅助诱导麻醉及麻醉维持,观察组给予依托咪酯辅助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并在麻醉诱导前10 min、术中麻醉维持时、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2 h分别予维生素C注射液0.5 g。于术前(T0)、术毕麻醉停止前(T1)、术后1 d(T2)、术后3 d(T3)、术后5 d(T4)这5个时间点分别抽取病人的外周静脉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所有病人术后1、3、5 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中有1例退出研究,最终观察组纳入34例,对照组纳入35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人T0和T1时间点的SOD和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间点,观察组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T0到T4,SOD水平变化趋势为先降低,然后在T4点升高,MDA水平变化趋势为先升高,然后在T4点降低。两组病人T0时的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T4时间点,观察组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T0到T4,TNF-α和IL-6水平变化趋势为先升高,然后在T3点逐渐降低。观察组术后1、3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依托咪酯可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减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疲劳评估模型动态立位平衡功能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9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实施疲劳评估模型动态立位平衡功能训练。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动态立位平衡情况。结果:研究组Harris、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倾斜方向动态姿势调节标准偏差值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疲劳评估模型动态立位平衡功能训练,能增强髋关节功能,有助于恢复肢体动态姿势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大转子延长截骨钢丝固定加自体骨屑植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大转子延长截骨钢丝固定结合自体骨屑植骨,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68~82(78.89±3.32)岁;初次置换术后至翻修时间9~22(16.33±2.93)年。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截骨块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纳入研究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38(25.78±6.65)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切口长度16~21(18.89±1.32) cm。手术时间105~128(115.44±6.59) min;出血量240~285(267.44±13.77) ml。截骨块愈合时间12~18(15.61±1.75)周;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4~22(17.78±2.53)周。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7.11±5.04)分,完全负重活动时髋关节Harris评分(76.39±3.85)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2.22±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患肢短缩、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假体松动及下沉、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时,应用大转子延长截骨钢丝固定结合自体骨屑植骨,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需要术者对翻修术前、术中及术后恢复等各个时期做好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进口膝关节假体与国人胫骨平台截骨面的匹配程度,探讨其对膝关节假体设计的影响及人类进化节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非膝关节疾病患者60例(120膝)、健康志愿者20名(40膝),其中男46例(92膝),女34例(68膝),年龄24~72岁、平均46.8岁。均行双侧膝关节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在高级图像工作站(GE ADW 4.3)上对三维重建的胫骨图像进行旋转、切割,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被试胫骨平台截骨面横径、前后径等线性参数的差异;采用5 mm容差范围法,分别评估按照白种人体质参数设计生产的Depuy-PFC sigma(假体A)、Link-Gemini MK-Ⅱ(假体B)、Zimmer-Nexgen(假体C)3种进口假体与成年国人胫骨平台截骨面的匹配率,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测得80例160膝成年国人胫骨平台截面横径为(74.2±2.8)mm,其中男性为(76.2±2.7)mm,大于女性的(68.1±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8,P<0.001);前后径为(48.2±2.6)mm,其中男性为(50.5±2.5)mm,大于女性的(46.3±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 P<0.001)。假体A、假体B、假体C与受试者胫骨平台截骨面的匹配率分别为41.25%(66/160)、46.88%(75/160)和26.25%(42/160),假体C低于假体A和假体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14.67,P值均<0.05),而假体A与假体B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184)。结论 基于白种人体质参数设计的进口膝关节假体与中国人胫骨平台截骨面的匹配度普遍较低;国人正常胫骨平台截骨面的几何形态同白种人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国人膝关节假体设计时不能照搬白种人的体质参数。中国人的胫骨平台截面相对较圆,因而推测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中国人从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可能较白种人更早。  相似文献   
7.
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在河南省某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和程序化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程序化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假体脱位。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程序化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2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程序化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化护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质量,减少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与传统二维胶片模板测量术前计划比较,探讨人工应用智能辅助三维数字化手术规划系统在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假体植入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行单侧THA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模板组(44例),人工智能组(44例),记录比较两组在假体型号大小选择、植入位置、患侧偏心距、双下肢等长重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人工智能组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预测吻合率分别为95.5%、88.6%,均高于传统模板组的75.0%、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组手术后偏心距和肢体长度的差值分别为(4.73±2.97) mm、(3.42±2.32) mm,均较传统模板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对人工髋关节假体型号的预测、患侧肢体偏心距的恢复、双下肢等长重建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变部位分为髋关节炎组和股骨头坏死组,各43例。2组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状况。结果 股骨头坏死组术中出血(86.91±9.69)mL、术后引流(498.65±25.36)mL,少于髋关节炎组的(95.86±9.88)mL、(554.13±29.52)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78.36±8.79)min、(10.22±2.03)d,短于髋关节炎组的(91.35±10.57)min、(14.58±2.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头坏死组治疗后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分别为(33.85±3.42)分、(45.05±4.03)分、(2.27±0.31)分、(3.99±0.35)分、(85.62±6.28)分,高于髋关节炎组的(30.11±3.15)分、(40.63±3.97)分、(2.01±0.27)分、(3.36±0.31)分、(80.33±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头坏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髋关节炎组的18.60%(χ2=4.074,P=0.044)。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疗效优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利于提高远期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改良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磷酸酶(BA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置换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髋关节前入路组(对照组)和改良小切口入路组(观察组),每组各5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变化及血清PINP、BGP、BAP含量水平变化情况,两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VAS评分、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3.08±1.26)cm、(99.43±15.48)min、(162.59±25.29)mL、(4.48±1.04)分、(1.93±0.69)d,均低于对照组[(15.42±1.38)cm、(101.39±14.44)min、(173.84±25.29)mL、(6.42±1.04)分、(2.73±0.6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PINP、BAP、BGP含量水平分别为(1024.39±89.21)pg/L、(40.87±4.92)ng/mL,(9.77±1.42)ng/mL,高于对照组患者[(848.72±53.46)pg/L、(33.54±4.76)ng/mL,(8.58±1.0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79.76±6.36)、(85.46±7.03)分,高于对照组[(71.27±8.93)、(79.68±7.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6.36%,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能更好地改善围手术期不良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骨代谢相关因子表达水平,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