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医院管理》2019,(3):42-44
为响应政府号召,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浙江省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笔者以浙江省某医院为例,介绍其"最多跑一次"改革九个主要方面的改革内容,根据半年多的数据统计分析改革成效和经验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无跑步习惯人群是否存在足弓肌肉力量下降的趋势。方法:本研究招募无跑步习惯者和后跟着地跑者(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跑步)各12名。两组受试者均进行优势侧的持续10秒的跖趾关节力量测试和足趾拉力测试,分别获取最大力量数值并除以体重进行标准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力量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无跑步习惯组,后跟着地跑组的跖趾关节绝对力量和足趾拉力均无明显差异,但其跖趾关节相对力量具有下降趋势(P=0.065)。结论: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普通无跑步习惯的人群,足弓相关构成肌肉的相对力量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跑姿和缓冲跑鞋对其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肌肉骨骼损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徒手肌力评定(M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GU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步长、步宽以及步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平衡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跑:跑是双脚交替接触地面的周期性运动,但跑有一个双脚都离开地面的腾空期。幼儿在 1 岁多开始学习跑步,最初是走跑结合的移动方式,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善,下肢力量弱,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到 2.5岁,幼儿跑步的腾空阶段明显;到 6岁,早期跑步的特点基本消失。 着地方式:指的是人体在跑步着地阶段足部接触地面的方式,一般分为3种方式:分别为足跟着地(fore foot strike),跟骨先接触地面;全足着地(mid foot strike),全脚掌着地,即足跟与前足同时接触地面;前足着地(rear foot strike):前足部首先接触地面。 背景:成年人跑步着地方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而幼儿跑步的着地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探究幼儿在跑步过程中,不同着地方式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的差异,为幼儿正确的跑步着地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公立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幼儿74名,按年龄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采用BT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VIXTA录像解析系统同步采集幼儿跑步过程中不同着地方式下的运动学、动力学数据;运用Anybody 5.2仿真建模软件计算下肢肌肉力量指标。试验前向受试者父母详细解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符合北京师范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 结果与结论:①3岁组全足着地的比例最高,足跟着地的比例最低,5岁组全足着地的比例最低,足跟着地的比例最高;前足着地者的蹬伸时间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P < 0.05);②着地时刻,踝屈曲角度足跟着地者大于前足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全足着地者大于前足着地(P < 0.05);前足着地者髋内收-外展角度、最大髋内收-外展角、髋内-收外展的关节变化量及最大膝内收-外展角速度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前足着地者的踝屈伸最小值大于足跟着地者(P < 0.05),而最大髋内收-外展角速度小于足跟着地者(P < 0.05);③足跟着地和全足着地者的腓骨短肌、腓骨长肌、第三腓骨肌的肌力大于前足着地者(P < 0.05),前足着地者的股中间肌、股外侧肌下束、股外侧肌上束、股内侧肌下束、股内侧肌上束、股内侧肌中束肌力均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④结果提示:在3-6岁阶段,幼儿多采用足跟或全足着地模式进行奔跑,以满足自己在跑步过程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前足着地方式的跑步模式;前足着地能够动用更多髋关节和膝关节额状面的运动来维持人体运动中的稳定,足跟着地和全足着地能够动用更多的小腿前侧和后侧的肌力,而前足着地动用更多的大腿前侧肌力。 ORCID: 0000-0002-8337-3931(赵盼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于反重力跑台的强制性步行训练对长期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习得性废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6例长期住院老年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加用AlterG反重力跑台进行强制性步行训练,连续治疗12周,并在治疗前后采用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评估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和FIM量表评估患者活动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TGA评分、MBI评分和FIM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研究组最大步行速度在治疗4周、8周、12周速度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反重力跑台下的强制性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长期住院老年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对克服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习得性废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影响。方法:3周龄清结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安静组(n=24)和训练组(n=24),训练组大鼠进行2周每天30 min的跑台训练,速度和时间依次为8 m/min×3min,10 m/min×3 min,15 m/min×18 min,10 m/min×3 min,8 m/min×3 min。安静组大鼠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放于跑台上30min,不开动跑台。训练最后三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所有大鼠学习和记忆行为,指标为大鼠找到放置D象限的平台的潜伏期,120秒内在各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及穿越原平台相应位置的次数。分别于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即刻、1 h和6 h检测大鼠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训练组大鼠潜伏期显著缩短,在D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在120秒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显著增加。训练组大鼠运动即刻和1 h海马HAT活性较安静组显著升高、HDAC活性较安静组显著降低,二者在训练后6 h均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2周跑台训练显著提高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急性运动可导致大鼠海马组织短时HAT活性升高和HDAC活性降低,2周跑台训练未引起大鼠安静时海马组织HAT和HDAC活性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加跑台训练组。线栓法阻断动物大脑中动脉血流2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2周,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中突触素的表达;术后4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实验动物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和缺血加跑台训练组大鼠脑额顶叶皮质半暗区突触素含量显著升高(P<0.01);其中跑台训练组升高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电镜观察显示缺血加跑台训练组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轻,突触数目较多,突触形态基本正常。结论:运动训练可以减轻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并可能通过增加脑组织突触素的表达,促进脑缺血性损伤后新生突触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枳椇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跑台运动大鼠的抗疲劳作用,并比较枳椇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枳椇子水提醇沉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方法除正常组外,所有实验动物每天进行30 min速度为15 m/min的跑台训练,连续7 d;同时分别灌胃给予枳椇子乙酸乙酯萃取物水混悬液4、8、12 mg/(kg.d);枳椇子水提醇沉提取物水混悬液300 mg/(kg.d);诺迪康胶囊280 mg/(kg.d)(阳性药物组);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饮用水(10 ml/kg),连续7 d;于第8天进行1 h速度为25 m/min的跑台运动;跑台结束后,立即采集血液、肝脏、肌肉和脑组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血清乙酰胆碱酯酶、血清尿素氮、血清总抗氧化力、血糖、血红蛋白、脑超氧化物歧化酶、脑丙二醛、肝糖原、肌糖原等指标。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检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枳椇子乙酸乙酯萃取物给药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中、高剂量组各项指标改善状况优于枳椇子水提醇沉组。结论枳椇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跑台运动大鼠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并优于枳椇子水提醇沉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软骨下骨三维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强度跑步组、中强度跑步组及高强度跑步组。3个运动组大鼠根据各自运动方案进行跑步训练,对照组大鼠不给予特殊运动训练。于实验进行8周后取各组大鼠胫骨近端组织进行Micro-CT扫描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强度运动组软骨下骨板变厚、骨密度增加、孔隙率降低;软骨下骨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增加并多呈现板状结构改变;而低强度组和中强度组胫骨软骨下骨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跑台运动对大鼠软骨下骨显微结构的影响具有强度依赖性;高强度跑步能导致胫骨软骨下骨结构显著改变。 【关键词】跑台运动;大鼠;软骨下骨;显微CT;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腹主动脉缩窄(AAC)大鼠为心力衰竭模型,观察手术之前进行跑台运动干预对大鼠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恶液质的防治作用,观察大鼠骨骼肌萎缩,脂肪组织褐色化及炎症情况的改变,探究运动对心源性恶液质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5周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ON组)、腹主动脉缩窄组(AAC组)和跑台运动干预加AAC组(E+AAC组),每组8只。E+AAC组进行持续4周的跑台运动,跑台速度26 m/min,每次运动40 min,每周5次。4周后,CON组进行假手术,AAC组和E+AAC组进行AAC手术,术后6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动物处死后,分别称量体重、心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的重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炎症调节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形态,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皮下、内脏和褐色脂肪组织中褐色化和白色脂肪的标志基因m RNA表达,测定脂肪组织M1和M2型巨噬细胞标记基因m RNA表达。结果:(1)与CON组相比,AAC组大鼠的心重/体重显著升高(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