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0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302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66篇
预防医学   388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260篇
  6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37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使用ExacTrac与OBI系统对颅内肿瘤进行图像引导放疗,并用锥形束CT(CBCT)验证ExacTrac系统移床修正后的结果,评估ExacTrac系统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颅脑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利用三维激光系统摆位,用ExacTrac系统拍摄两幅交叉的X线图像,得到三维平移误差X(左右)、Y(进出)、Z(升降)和对应的旋转误差Rx、Ry、Rz,进行六维移床修正后,再使用ExacTrac系统验证修正后的位置并在加速器上进行CBCT扫描.记录ExacTrac修正前、后以及CBCT的摆位误差并统计分析.结果 ExacTrac系统修正前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38±1.38)mm、(0.30±1.37)mm、(-0.55±1.12)mm,修正后的误差为(0.02±0.31)mm、(0.01±0.25)mm、(-0.03±0.27)mm,其对应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18±1.08)°、(0.35±1.60)°、(0.21±1.11).和(0.06±0.19)°、(0.01±0.23)°、(-0.03±0.30)°,修正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验证ExacTrac修正后的误差为(0.26±0.59)mm、(-0.42±0.55)mm、(0.22±0.53)mm,均不超过±1 mm.结论 ExacTrac系统配合六维床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是一种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可靠的图像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剂量投照失误可导致严重后果,而目前常用的治疗前计划验证方法并不能反映患者真实投照剂量。实现一种评估患者在体剂量执行准确度的方法,能够在分次治疗中及时发现较大剂量错误,避免发生患者投照剂量过高或不足。方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患者首次实施治疗前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保证治疗体位与模拟定位时一致,实时治疗中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获取患者出射剂量影像,并把首次出射EPID影像作为剩余分次治疗的基准值,后续分次实时治疗野结束后快速将其出射EPID影像与对应基准影像进行γ分析比较,以验证治疗计划是否准确执行于患者身上。设计模体实验对治疗部位错误和摆位误差情况进行分析,来评估本方法识别放疗差错的准确性。结果:本方法可有效地识别出IMRT放疗中患者治疗部位错误和非平行于射野角度方向的摆位误差,但对平行于射野角度方向的摆位误差并不敏感,3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应用结果中能够直观显示分次治疗间摆位重复性情况。结论:基于EPID实现的一种在体剂量验证方法能够对调强放疗中患者实时剂量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在单个治疗野结束后可快速检测出较大治疗错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我科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质量水平。方法: 收集 2016-01 ~ 2018-01 期间实验室室内质 控数据及 2016 年卫生部常规化学室间质评第 3 次检测项目的室间评价数据,计算变异系数( CV%) 及偏倚 ( biss,BIAS%) 。并依据项目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总允许误差( TEa%) ,CV%及 BIAS%计算实验室统计项目 的西格玛值,同时绘制西格玛性能评价图,用 6 西格玛( 6σ) 度量评价本室的分析性能。结果: 我科 22 个常规项 目中以国标标准统计,达到 6σ 水平的占68.2%,达到 5-6σ 水平的占 0%,达到 4-5σ 水平的占13.6%,3-4σ 水平 的占9.1%,3σ 以下的占9.1%; 用行标标准统计,达到 6σ 水平的占27.3%,达到 5-6σ 水平的占9.1%,达到 4-5σ 水平的占22.7%,3-4σ 水平的占22.7%,3σ 以下的占18.2%。结论: 我科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质量达到高水平, 检验结果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但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初步比较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与自由呼吸(FB)模式配合bodyfix固定装置在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 40例胸部肿瘤行SBRT患者,均分为ABC组和FB组。两组采用bodyfix固定装置固定后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配准,得到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移误差。校正摆位误差后SBRT同时逐弧行分次内CBCT并配准,直至治疗结束。结果 ABC组患者配准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5±0.21)、(0.28±0.21)、(0.21±0.24) cm,FB组的分别为(0.31±0.22)、(0.32±0.21)、(0.37±0.23) cm (均 P<0.05)。心 脏V30Gy、患侧 肺V20Gy、V30GyABC组患者明显低于FB组患者(0.31%∶7.35%、24.5%∶32.9%、19.5%∶25.8%,均 P<0.05)。结论 ABC技术配合bodyfix固定装置在胸部肿瘤SBRT中可能优于FB模式,建议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会受到系统误差风险(偏倚)、随机误差风险(机遇)和设计误差风险(指研究方案设计不能回答提出的临床问题)的影响。三维误差矩阵评估工具提供了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设计误差维度对临床证据质量进行评估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小的误差风险基础上对证据效应值大小和方向进行评估。本文以中药苦参类制剂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为例,对三维误差矩阵的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口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个性化定制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评价其摆位精确度。方法: 选择20例口腔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和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进行固定,通过锥形束CT(CBCT) 获取患者治疗前(首次放疗)、中(第10次放疗)、后(第 20次放疗) X1、Y1、Z1 方向的平移和X2、Y2、Z2方向的旋转摆位误差,以及第三颈椎和下颌支的摆位误差,进行临床摆位误差评估。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1、Y1、Z1 方向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0.120±0.083)、(0.180±0.250)、(0.170±0.150)cm和(0.081±0.084)、(0.047±0.059)、(0.046±0.036)cm,在Y1(t=2.4, P<0.05)、Z1(t=3.64,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2、Y2、Z2平均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 1.04°±0.62°、1.26°±1.30°、0.65°±0.55°和0.67°±0.73°、0.54°±0.24°、0.45°±0.37°,在Y2(t=2.53,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第三颈椎的位移量为(0.130±0.080)和(0.074±0.090)cm,在下颌支中点的位移量为(0.240±0.180)和(0.095±0.065)cm,具有统计学差异(t=2.99, P<0.05)。结论: 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相比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能有效提高摆位精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并研究其控制策略。方法:对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进行放疗前使用KV-CBCT进行扫描,并配合六维床(Lng Lat Vrt Rtn Pitch Roll六个方向)进行校准获得图像匹配数据。对患者治疗中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控制策略。结果:头部摆位误差较小,误差平均值<1mm,而胸腹部摆位误差相对较大,误差平均值>3mm,头部摆位的误差低于胸腹部,头部摆位的重复性准确率明显高于胸腹摆位;这与技师的技术、设备的精准度以及患者自身的自主和不自主运动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结论:在肿瘤患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经常会出现摆位误差的现象,因此要积极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纠正和控制,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白联合手术)后3个月的屈光状态,评估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行青白联合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108眼),其中PAACG组30例(33眼),PCACG组30例(38眼),POAG组30例(37眼)。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IOLMaster 700测量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白到白距离(WTW),使用仪器自带的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及预留屈光度。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综合验光,计算术后屈光误差。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屈光误差分布,及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与屈光误差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间术前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WT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OAG组较PAACG组和PCACG组患者术前眼轴更长、前房更深、晶状体更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AACG组与PCACG组患者间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PAACG组、PCACG组、POAG组患者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53±0.75)D、(0.51±0.70)D、(0.05±0.47)D。远视误差组患者术前眼轴长度短于近视误差组,术前前房深度浅于近视误差组,术前晶状体厚度厚于近视误差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与WTW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屈光误差与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均呈负相关(r=-0.62、-0.48,均为P=0.00),与术前晶状体厚度呈正相关(r=0.54,P=0.00),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WTW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时,PAACG、PCACG患者比POAG患者呈现较大的屈光误差,且多为远视误差。术前短眼轴、浅前房及厚晶状体患者青白联合手术后更趋于远视误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变化,并探讨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01/06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52例57眼。术前和术后3mo使用IOL Master 700完成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m)的测量并分析。对不同IOL公式计算时预留的目标屈光值与术后3mo全自动验光仪实际屈光值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

结果:手术前后测量的AL平均值分别为24.20±1.86、24.09±1.86mm,术后AL缩短了0.11mm; ACD值分别为3.08±0.44、4.55±0.36mm(P<0.001),术后ACD加深1.49mm; Km值分别为44.14±1.86、44.14±1.82D(P>0.05)。术前选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屈光误差最小,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Holladay Ⅰ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大(P<0.05)。

结论:白内障术后AL缩短以及ACD加深,度数测算时可考虑增加0.1mm的校正因子。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