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36篇
  免费   4306篇
  国内免费   2107篇
耳鼻咽喉   955篇
儿科学   861篇
妇产科学   707篇
基础医学   2488篇
口腔科学   1650篇
临床医学   19800篇
内科学   7663篇
皮肤病学   444篇
神经病学   3737篇
特种医学   40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14630篇
综合类   36964篇
预防医学   6989篇
眼科学   1703篇
药学   15460篇
  127篇
中国医学   7140篇
肿瘤学   265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803篇
  2022年   1873篇
  2021年   2263篇
  2020年   2961篇
  2019年   2939篇
  2018年   1191篇
  2017年   2429篇
  2016年   2509篇
  2015年   3130篇
  2014年   5954篇
  2013年   5791篇
  2012年   7839篇
  2011年   8192篇
  2010年   7706篇
  2009年   7564篇
  2008年   8757篇
  2007年   8249篇
  2006年   8108篇
  2005年   8487篇
  2004年   5382篇
  2003年   4808篇
  2002年   3955篇
  2001年   3405篇
  2000年   2394篇
  1999年   1890篇
  1998年   1586篇
  1997年   1431篇
  1996年   1313篇
  1995年   950篇
  1994年   846篇
  1993年   530篇
  1992年   450篇
  1991年   390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279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20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205例患者穿刺术后病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205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出血8例,占3.9%(8/205),术后发热3例,占1.46% (3/205),为低热,且予以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龄、BMI及病灶类型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P>0.05),且吸烟对患者术后出血率也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术后出血率更高(P=0.005),且病灶直径越小,术后越容易并发出血(P=0.006)。不同性别、年龄及病灶类型对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且术后发热与吸烟史及基础疾病史无关(P>0.05),但BMI≥24或3 cm ≤病灶直径(d)<6 cm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热(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约为5.37%),主要为出血及低热,其中术后出血主要与基础疾病史和病灶直径有关,术后发热主要与病灶直径及BMI有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桥静脉撕裂,血液和渗出的脑脊液聚集形成具有包膜的液体性血肿。在某种机制下,液体性血肿机化成陈旧性血栓样凝块,表现出多隔膜、钙化、多小叶或多层性结构[1],这种CSDH被称为为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organized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OCSH)。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0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值、护理满意程度、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菌转阴的时间、入院首日至出院时间、并发症的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菌转阴的时间、入院首日至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缩短病情好转的时间和缩短住院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胃黏膜上皮的内镜下钳夹活检术病理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差异广泛存在,该差异包含病理升级和病理降级,尤其是病理升级对临床诊治、患者预后均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胃黏膜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对临床治疗、预后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道微皱褶细胞(M细胞)变化的影响,为大黄附子汤临床防治SAP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40只健康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黄附子汤对照组、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其中SAP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分别以3.5 g/kg剂量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空白对照组和大黄附子汤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12、24、36 h,空白对照组和SAP组给予等渗盐水0.2 mL,大黄附子汤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大黄附子汤0.2 mL灌肠,均于造模完成48 h后处死取材,使用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含量,取回肠及胰腺组织行HE染色、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细胞特异性蛋白GP2并评分。 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好,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水,四肢活动自如,行动未受影响;SAP组小鼠腹腔注射后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呼吸急促,拱背收腹,饮水减少。(2)SAP组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进行对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3)HE染色:SAP组胰腺及回肠组织坏死严重,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胰腺及回肠组织轻度坏死,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浸润。(4)免疫组化染色:SAP组与对照组相比GP2表达降低(P<0.05);相较于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G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大黄附子汤治疗可改善作为肠道免疫应答起始的M细胞数量与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应答,减轻肠免疫屏障损伤,减少内毒素入血,改善SAP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镜下癌组织呈不规则腺管样、乳头状排列,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表型:β-catenin呈膜阳性,UroplakinⅢ呈阴性。结论 原发性膀胱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易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及病理检查,并辅以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LAM)对直径>10cm子宫浆膜下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直径>10cm子宫浆膜下肌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LAM方案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d、7d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血液流态积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d、7d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低于两组术前,血液流态积分、VAS评分高于两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7d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高于常规组术后1d、7d,血液流态积分、VAS评分低于常规组术后1d、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消失时间、肌瘤体积低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LAM治疗直径>10cm子宫浆膜下肌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功能及手术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发病率居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第1位, 是最常的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25%~30%的患者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是其治疗的标准术式, 能有效避免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 改善患者预后。但由于手术风险高、创伤大, 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差等原因, 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着对膀胱癌肿瘤异质性、生物学行为等的认识不断加深, 膀胱癌治疗已从手术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 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可获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等的肿瘤学预后, 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 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