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84篇
  免费   1485篇
  国内免费   1935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22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67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988篇
内科学   671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2348篇
特种医学   14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5203篇
综合类   7365篇
预防医学   70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981篇
  14篇
中国医学   1622篇
肿瘤学   23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397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636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054篇
  2012年   1595篇
  2011年   1835篇
  2010年   1741篇
  2009年   1706篇
  2008年   1720篇
  2007年   1677篇
  2006年   1701篇
  2005年   1784篇
  2004年   1509篇
  2003年   1391篇
  2002年   1122篇
  2001年   836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646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528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51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葛海英 《贵州医药》2022,(4):654-65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实践程序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饮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脊柱脊髓损伤患者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饮食恢复指标及满意度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水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与进食后2 h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6 h口渴、饥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实践程序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饮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胃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促使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金哲  杨建文  罗春山 《广西医学》2022,(7):775-778+787
自噬是真核细胞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将细胞内的物质进行降解并代谢的过程。自噬参与细胞内多种重要功能的调节,其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免疫反应的调节。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减轻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机制的潜在治疗靶点,在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及相关自噬机制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自噬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近几年有学者发现药物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显著,多种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来促进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修复,从而保护受损脊髓。本文对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及相关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杂志》2022,(27):2103-2107
目的研究寰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小寰椎)合并退变性颈脊髓病患者的病例的影像学特点, 探索小寰椎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通过颈后路手术+寰椎后弓切除术治疗的退变性颈脊髓病的病例资料, 除外后纵韧带骨化等因素, 16例存在寰椎水平脊髓受压, 高度怀疑存在小寰椎, 命名为小寰椎组。匹配同时期颈后路手术未行寰椎后弓切除的病例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下寰椎椎管中矢状径、寰椎后结节至枕枢连线垂直距离以及MRI下寰椎椎管有效径的大小, 以及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功能状态评分, 比较其特点。结果小寰椎组男9例, 女7例, 年龄(63±12)岁。对照组男21例, 女25例, 年龄(57±10)岁。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小寰椎组的寰椎椎管中矢状径为(26.4±3.1)mm, 小于对照组的(29.6±2.2)mm(P=0.010)。小寰椎组寰椎后结节至枕枢连线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6.79±1.17)mm比(5.57±1.29)mm, P=0.001]。MRI下小寰椎组的寰椎椎管有效径明显小于对照组[(8.25±1.44)mm比(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致病基因ATXN2异常等位基因中间重复个体的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针对2005—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8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动态突变检测,对携带ATXN2基因中间重复的个体进行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163个家系(包含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共203人)携带异常扩展的ATXN2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93个家系中有107例的异常扩展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在29~34次之间。在其中的20个亲子对中,父系遗传16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28次,母系遗传4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4次。结论对于临床拟诊SCA2家系患者,需对其亲代或成年子代个体进行ATXN2基因检测,以免漏诊。动态突变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中间重复的个体,对明确家系致病基因和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了解全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诊疗现状,为国家康复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开展脊髓损伤康复医疗质控工作奠定基础。 方法:在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ational Clinical Improvement System, NCIS),用《2018年综合医院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情况调查表》采集全国抽样医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全国1810家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脊髓损伤康复住院患者共计50411人次,男女比例为1.50∶1。年龄:31—45岁占26.30%;46—60岁占33.81%;61—75岁占20.15%。损伤原因:创伤性原因占比72.97%;非创伤性损伤占27.03%。损伤部位:颈椎占30.52%;胸椎占20.62%;腰椎占37.52%。损伤分级:A级占31.80%;B级占22.86%;C级占22.16%;D级占19.86%;E级占3.32%。地区分布: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脊髓损伤康复患者占康复医学科出院患者比例分别为:6.33%、6.14%、5.38%。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康复患者中胸腰段脊髓损伤,损伤严重者(A级、B级)所占的比例均显著性高于二级综合医院(P<0.001)。全国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率为26.97%。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中57.23%进行了间歇导尿,29.61%开展了尿动力学检查。 结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综合医院的脊髓损伤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尚不均衡,脊髓损伤早期康复介入有待加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定量评价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在静息和执行运动想象任务时脑电信号的特征,识别脑电生物标记。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的SCI患者,采用利兹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评分(Leeds assessment of 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 LANS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有疼痛的PWP(the patients with pain)组,无疼痛的PNP(the patients without pain)组,健康人作为AB对照组(均n=9)。记录受试者静息态左手、右手和双脚运动想象任务态脑电信号。通过改进的S变换,分别计算出θ(4—8Hz)、α(8—12Hz)与β(13—30Hz)频带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 density, PSD)和θ/α值。比较3组患者脑电信号特征,计算与LAN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在睁眼静息状态下,PWP组多个信道的θ/α值明显高于PNP组与AB组(均P<0.05)。运动想象时,PNP组多个信道的α和β频带PSD值明显高于PWP组和AB组(均P<0.05);在静息状态下及运动想象时,疼痛患者多个信道α、θ频带PSD值和θ/α值与疼痛评分有相关性(均P<0.05)。 结论:脑电图的θ/α值可作为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生物标记,且可作为疼痛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